王守志,1919年9月生,五龙口镇西逯寨村人。王守志7岁在本村上私塾,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中庸》等书籍。其名字就是他的私塾先生,一个满清秀才给起的。
20世纪30年代初,军阀混战,土豪劣绅横行乡里。一次,伪县衙门的七八个狗腿子到村里征粮,因家中无粮交纳,大人都躲了,他们就用铁链把王守志拴起,还将他二爷的儿子一起带出村外。不走不是打就是骂,这下子惹恼了王家的一个身材高大的弟子王正法。王正法左一拳右一拳,不一会儿就将几个狗腿子全部打翻,他们见势不妙,爬起鼠窜。这件事给幼年的王守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斗争、反抗才能生存,遂又给自己起名叫小将。
1932年秋末,王守志参加了晋豫边苏区红军游击队第七大队,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王守志和同伴们积极参加了沁济暴动前期准备工作,他参与策划了围攻伪区公所的斗争,和弟兄们及一些农民同志将区内的伪职员捆起来,把区里的账簿公文浇上煤油统统烧了,把电话机砸碎了,穷人报仇的机会终于到了,大家扛着枪,拿着刀,披上子弹袋,左臂套红袖章,身上戴红带,高喊口号:“我们胜利了!”
沁济暴动失败后,为防止敌人追捕,党组织决定把枪支埋掉,骨干分子分散转移,并给每人发了一块银元,让大家各自隐蔽。这时作为暴动骨干的王守志也以担棉花为掩护跑到山西省绛县,后在道清铁路上以卖报纸为生。离家之前,他饱含热泪写下《民国廿一年手记》:“沁济暴动百余人也,首在大河里开刀,于中秋节打土豪分田(粮)地,将东逯寨李建申家分完西行,最后原大寨被围,突围分散,接受教训,绝无灰心,东山再起,烈士同志永存,小将冬初。”
1934年,在外躲藏一年多后,王守志又回到家乡,以进步学生身份被地下党组织保送进入济源师范学习。在这里,他不仅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和“抗日救亡宣传队”,还成了学校革命宣传活动的骨干分子。
1936年7月,王守志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离开了学校,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洪流中。1955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红星二级功勋章各一枚。(本文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