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人文济源 > 正文

济源:“龙潭夜月”盛景有望再现

2019-12-23 16:49:30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延庆寺塔

六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

延庆寺简介

佛像

郑晖是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延庆寺塔所在地原属柴庄小学,正是郑晖的母校,所以他对延庆寺塔的关注超出常人。

延庆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3月份开始修缮。自延庆寺塔修缮工作开展以来,郑晖三天两头往那儿跑,拍下了不少影像资料,用他的话来说这既是对母校的留恋,也是对延庆寺塔重现辉煌的记录。

截至目前,该工程已进入尾期,对山门、围墙、甬道、舍利塔、北宋墓塔、四令堂等建筑的修缮工作基本完成,预计明年年初完工。

历经近千年的延庆寺塔

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庆寺,位于天坛街道柴庄居委会龙潭东岸,创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因坐落在济水西源的龙潭岸边,又名龙潭寺。

济源九景之一的龙潭夜月,记录的是一轮圆月将延庆寺中的舍利塔照得清晰可见,清清的龙潭水在微风下波光粼粼,水中显现出晃动的塔影、树影、月影的景象,让人陶醉。如今,这样的盛景已不复存在。这里提到的舍利塔,说的就是延庆寺塔,人们俗称延庆塔。

资料记载,延庆寺鼎盛时期,建筑20余座,现存山门、舍利塔、墓塔、四令堂等建筑和唐至清碑碣10余通。

延庆寺塔,建于寺内西北角的爽垲之地,为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关于此塔创建来历文献记载中提到,系通慧禅院(大明寺前身)比丘法言和尚积蓄舍利子数十粒,无处传授,欲谋建塔,未得其所。河阳(即孟州市)念定寺僧教岸得知后,与延庆寺主持省初商议,共济其事,在此建塔。于是,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开始兴建,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竣工建成。

经过岁月的洗礼,延庆寺塔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但是它对研究古代建筑营造技术、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六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在北宋中叶少有

被收入《中国古塔精粹》一书

近日,记者走进延庆寺内,施工人员还在忙碌着。高耸伫立、古色古香的延庆寺塔,与远处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延庆寺塔共有七层。从北侧塔门进入可通往二层,过道窄小,仅容一人,石梯颇高。抵达二层空间宽敞起来,墙面上满是雕刻的佛像。大部分遭到了破坏,仅有少数保持完好,能看出佛像衣纹流畅,面目清秀,造型生动。工作人员说,整座塔雕刻有1000余个佛像,可谓大手笔。

施工方现场负责人刘洋介绍,延庆寺塔高28.16米,塔基每面宽4米,为六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底层有南北二券门,从南门可入塔心室。塔心室呈六角形,叠涩式收顶,上留六角形小孔,直视塔内顶部。从北门向右顺梯道盘旋至二层,二层至六层设有梯道和圭形门,每层顶部亦系叠涩式收顶,以承托木构楼板。通过通道,可由里向外盘旋而上,直至六层,第七层系实心,不能登临。

他说,塔的每层出檐结构,使用正反叠涩砖层,其上未施平座,整体外轮廓形成抛物线状,出落极其简洁古朴。

我国著名古建专家刘敦桢先生曾高度评价延庆寺塔:“在北魏隋唐砖塔中最为普遍,到北宋中叶,便如‘凤毛麟角,不可多睹’。”该塔被收入《中国古塔精粹》一书。

修缮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

预计明年年初完工

此次对延庆寺修缮从今年3月开始,主要包括延庆寺塔、北宋墓塔、山门、四令堂的修缮保护,围墙及院内环境整治、消防道路建设、管理用房维修等。

延庆寺塔在悠悠岁月中饱经沧桑,加上后期无人看管,塔身杂草丛生,砖块腐朽严重,可以说修缮前是一座危塔。

在郑晖的记忆中,爬塔是小学时期课外活动的主要娱乐项目。他说,当时的学生对文物还没有保护意识,一下课,就围绕着延庆寺塔玩。爬塔更是大伙儿热衷的游戏,谁最先爬上塔顶,在其他小伙伴心中的地位就不一样。随后,有同学在塔上出了事,学校就在入口处装上铁门,爬塔游戏这才终止。当时有同学在塔内乱写、乱画,留下的粉笔印现在还能看到。

“不改变文物原状”是施工方遵循的修缮原则,这也是最困难的一点。“我们围绕塔搭起双层外架,施工时有一定的危险。”刘洋说,“先清理塔身的青苔、杂草等,用特制的仿古青砖替换损坏的古砖,一块就有二三十斤,全凭人力一层一层搬上去,尽可能做到修旧如旧,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目前,修缮工作已进入尾期,预计明年年初完工。延庆寺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类型及建造技术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场所。

此外,记者了解到,龙潭湖项目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届时,“龙潭夜月”盛景将有望再现。(记者 李楠 文/图)

(原标题:济源国宝级文物延庆寺塔修缮工作进入尾期,预计明年年初完工 “龙潭夜月”盛景有望再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