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当时,伪匪四起,各霸一方。顽匪李正德占据尚庄,聚众上千,投靠日寇,欺压人民,残害抗日人员,成为八路军开辟济沁地区的一大障碍。
为扩大抗日根据地,打通南下中原的通道,我二、四分区部队在大河里地方党的配合下,先后于1943年2月、1943年5月两次攻打尚庄。因敌人防御工事坚固,我方又缺少重型武器,尚庄未能被攻克。因此,李正德嚣张地说:“我的小寨固若金汤,来上一个团,打上半个月也不要紧。”他还在东寨门上嵌了块石匾,上刻“行阳屏障”,骄横得不可一世。
1945年初,太岳区部队再度发起局部反攻。太岳二分区二团派薛参谋下山,打入李正德部作内线。中共晋沁县委侦察科阙科长带领便衣侦察队10余人担红果下山,事先摸清了敌情。
1945年3月底,太岳军区开始部署豫北战役,决定让二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刘忠率领二十团、七七二团,四分区司令员陈康率十七团、基干二团一起下山,协同作战。
我敌工站和地下党也加紧对李正德部进行分化瓦解工作。敌工人员李昌信带着司令员的书信,到尚庄争取李正德,要他“识时务,顾大局,不要顽抗到底,落个身败名裂”。地下党人员葛居文带信给李正德部伪连长乔有政等人,让他们留条后路,立功赎罪。敌工站葛居中利用内线关系,劝说李正德部特务排长卫振山投降。此外,地下党还动员伪军士兵家属利用送衣物之机,说服其亲人弃暗投明。这动摇了李正德部的军心。
1945年4月1日,我二、四分区部队从阳城、王屋下山,沿途扫除了伪军范登科、王同玉两股敌人,又直奔孟县杨毛庄,一举消灭了伪顽张伯华部。接着,四分区部队挥戈西进,直逼济源城下,监视日寇行动;二分区部队奔袭沁阳县西向、义庄,消灭当地的伪军后,又打垮马村的土匪李德基,击溃王范村的伪军。此时,李正德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与此同时,大河里地下党在紫陵成立了一个由赵世珉负责的“战时工作队”。他们联络地方党的同志在大河里进行活动,并与尚庄的李兆林、李兆淇,留村的赵世家、赵世厚、赵世焕,小寨的李修俭、赵步清等人联系,掌握敌情。他们还在农村开展抗捐活动,并在留村打死了李正德部一个催粮的匪首,迫使李正德部人员不敢随便外出活动。
为尽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刘忠曾先后两次派人与李正德交涉谈判。但李正德蛮横无理,拒不投诚。见争取无效,我方遂决定用武力歼灭之。
1945年4月13日下午,部队在西紫陵河滩召开战前动员大会。当晚,部队分4路出发,悄悄包围了尚庄。
1945年4月13日午夜,战斗打响了。次日拂晓,部队将李正德的核心阵地小寨寨墙打开了个缺口。在硝烟弥漫之际,部队分头冲进寨内。伪军郭法善、卫振山最先打出白旗缴枪。接着,伪自卫团团长邢正宣率部投降。其余的伪军失去寨墙,无险可守,在激烈巷战后,被全部击溃。李正德和其弟李正春带特务连残兵败将,从地道逃跑。我方骑兵追至沁河滩,将其全部消灭。(本文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