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在王屋山下,黄河之滨,济源南部丘陵区有个闻名遐迩的抗日革命小苏区叫杜八联。
杜八联位于现在的济源市坡头镇一带,清朝时为杜里,由蓼坞、桥沟、泰山、大庄、杜年庄、毛岭、马住、留庄等八个村组成,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被改成八个保,这八个保为一个联保,故称杜八联。
杜八联南扼黄河渡口,北依北邙山岭,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黄河出山口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这里灌木丛生,山崖多洞,遍地青纱帐,四处可隐蔽,是个打游击战的好地方。正是依靠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有我地下党活动。抗战爆发后,中共济源县委在这里建武装,抗倭寇,筹粮饷,支前方,建成了豫西北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方圆50里,仅万余人口中就有1200余人参加八路军,走上革命道路。这些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担任县团级以上职务的干部就有200余人,省军级的有10余人。
杜八联境内有座泰山庙,位于庙沟村东头的一座小山头上。这里两山环抱,面临黄河,风景秀丽。当时,庙中所设的县立十六完小,是济源县委开展抗日活动的指挥部。校内还建有抗日文工团。文工团排演的《放下你的鞭子》《东三省的姑娘》等活报剧曾风靡半个济源县,是当时的红色舆论宣传中心。
在济源的革命斗争故事中,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杜八联的故事就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杜八联这块能与《新儿女英雄传》中的白洋淀媲美,能和《铁道游击队》中的微山湖相称的根据地,曾被誉为抗日革命“小苏区”、解放战争中的“河防堡垒”。他们首创的“联防战”被列为我国民兵地雷战、地道战等四大传统战法之一。至今,在北京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仍珍存陈列着来自杜八联的渡河葫芦、民兵土枪等革命文物。(本栏目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