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文化润城底蕴丰

2019-11-18 10:1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亚红

  

  文化,是济源发展历史的厚重呈现,为城市繁荣提供源泉动力。

  文化,是济源温润流淌的活水,助力济源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文化,是济源巍然屹立的山峰,为济源厚积发展底蕴、孕育腾飞精神。

  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济源以文化城、以文兴城。文化服务的不断完善,文艺创作的硕果累累,文化产业的推陈出新……济源的文化建设,以渐行渐盛的姿态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繁荣、发展。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有线广播,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再到如今家家户户都有平板电视,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

  过去,看一场露天电影都是奢侈;如今,高档影城遍布,文化消费持续增长。

  过去,拍电视、拍电影离老百姓很远;如今,短视频、微电影,老人、孩子都玩得转,文化科技不断创新。

  过去,孩子们只能翻看小人书、连环画;如今,图书馆藏书丰富,新华书店图书种类齐全,市民出书、单位出书已成常态,文化出版事业蓬勃发展。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望春剧场、工人文化宫、宣化电影院,到如今的文化城、篮球城、科技馆、城展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愚公剧场、各大品牌影城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市区的愚公移山城标和王屋山景区的愚公移山群雕,将寓言故事以实际的形象落地呈现。愚公移山精神已经作为济源的城市精神叫响全国,叫响世界!2018年,济源将每年的6月11日设立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

  茶仙卢仝,山水画派始祖荆浩,名相裴休,侠士聂政、郭解……济源历史文化名人众多,以此产生的文化效应影响渐广。如今,李洱荣获茅盾文学奖,济源籍作家受到全国关注,济源文化正在以各种形式走出去。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09年,济源率先在全省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春节文艺晚会、中原文化大舞台、“消夏文化节”、群众戏曲大赛、戏迷擂台赛、青年歌手大赛、“济水韵”周末公益小舞台、济渎庙春节文化庙会、“戏曲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积极实施精品战略。近年,济源创作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戏剧《王屋山的女人》《王屋山下》《非常妈妈》《愚公》《山路弯弯》及大型舞蹈《愚公魂》等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济水文化、王屋山道文化、古轵文化等影响深远;天坛砚(盘谷砚)、王屋琴书、卢仝煎茶技艺、黄河船工号子等省级非遗项目得以保护和传承。

  新时代,新征程,“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济源将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凝聚民心、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奋力谱写以文化城、以文兴城大文章,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文化的符号,让每一座桥、每一条街都能成为文化的标记,让城市因文化而更富魅力、更有品位!(记者 王鸿斐 制图 张志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