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砖石筑高墙保护家园村寨,以护城河大壕沟保护城池要塞,或以铁丝网、电网保护监狱的事儿,人们大概都听说过吧。今天,给大家讲的却是用土制护网——圪针墙防挡日寇豺狼的故事。
1943年冬季的一天,留庄抗日自卫队队部正在召开“诸葛亮”会。与会人员有自卫队队员代表,有群众代表,人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整个会场充满热烈而活跃的气氛。
说起开这个“诸葛亮”会,还得从当时的对敌斗争形势说起。自1942年日军侵占杜八联后,斗争形势非常艰苦,敌人频繁对留庄进行攻击,老百姓没有过一天安生的日子,常常是昼不能生产,夜不能入眠。如何有力地打击敌人,迫使敌人减少对留庄的进攻呢?留庄抗日自卫队长薛平华思考再三,决定召开这次“诸葛亮”会,要大家献计献策,确保留庄的安全。
“我们自卫队枪支太少了,能不能再多发点枪和手榴弹?”有人说。
“在咱村四周多布置些岗哨,加强警戒。”
“这哪行呀,那得要多少人,还不如把我们留庄村给圈起来,这样就省人了。”有人反驳道。
“是呀!要是能把我们留庄四周像城墙一样给圈起来,那多好呀!不然,我们四周敞开着,敌人想从哪进来就从哪进来,我们咋能看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集思广益,最后总算想出了好办法,达成了一致意见:把留庄东大桥沟从黄河边至方谷嘴、铁炉沟近10里长用圪针条封闭起来,打起一道圪针墙,再把圪针墙和石雷连在一起,借以封挡敌人。
圪针,是黄河流域一带的方言,指的是当地野酸枣树枝梗节上长的刺儿。在杜八联这一带,无论是干旱的丘陵山坡,还是河洼沟沿甚至人们居住的房前屋后、窑洞边,到处都能看到一种叫小酸枣树的灌木科木本植物。酸枣树枝上错落有致地长满圪针,这种圪针,大约有二三厘米长,像过去人们纳鞋底、缝衣服的钢针一样,如果人不小心碰上它,就会被扎得很疼。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满树的酸枣非常好看又好吃,无论大人小孩,都爱摘酸枣吃,可是少不了被圪针刺伤手,直流鲜血。酸枣树的枝条被唤作圪针条,木质坚硬,当地人常常用这些圪针条作菜园、果园或院落的篱笆墙,人们叫做圪针墙。
用圪针墙拦挡日寇豺狼的办法确定后,自卫队发动全村男女老少一起行动去坡岭沟边割圪针条。短短3天时间大家就完成了大约900捆的圪针条任务。接着,他们又发动群众用两天时间赶造800颗石雷。自卫队队员只用6天时间顺着留庄村周围就打起了一道近10华里的圪针篱笆墙,中间只留4个道口,以便老百姓种地和出入。与圪针墙连在一起的石雷埋在圪针墙外侧,同时,圪针墙上也很隐蔽地挂上少量的“小甜瓜”(炸弹雷)。到了晚上,就将4个路口用石雷封死。除此之外,还把自卫队队部、学校和一部分住户家门口用石雷封锁,构成了第一道、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这样,自卫队员就不用整天到处站岗放哨、巡逻检查了。
圪针墙刚打好的第三天,驻济涧的日本鬼子在其头目青木的指挥下,率领20余名鬼子,纠集伪军100多人又来留庄扫荡。当薛平华得知这一情报后,随即派薛淑玉、蒋正南等十几个自卫队队员迅速埋伏在留庄东大桥附近。只见敌人像恶狼一样,疯狂地向留庄扑来。当他们来到留庄东大桥附近时,发现一道圪针墙挡住了去路,扫荡鬼子便停了下来。只听见鬼子军官青木和伪军队长叽哩哇啦地不知说了些什么,两人便仰脸哈哈大笑起来。接着,青木哗啦一声抽出东洋刀命令伪军上前,伪军一窝蜂似的向圪针墙冲去,刺刀刚挑起圪针,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圪针墙牵动了石雷引线,“轰隆!轰隆!”石雷接连爆炸,有几个伪军被炸死,枪也炸成了几节,撂到沟里。鬼子和伪军吓得鬼哭狼嚎,扔下尸首夹着尾巴逃跑了。
从此,留庄抗日自卫队用圪针条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敌人再也不敢轻易对留庄进行扫荡了。
(本栏目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