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支队”誓师后,经过半年多扩军整训,军事政治素质显著提高。这支活跃于王屋山上的八路军游击支队,一面继续扩军,一面配合主力部队和友军打击日伪军,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
1938年6月,日军一个全副重武器装备的旅团沿济垣公路经邵原向西进犯,企图配合由同蒲路南下的日军攻占华北战略要地黄河风陵渡。发现敌情后,晋豫边游击队政委聂真亲自到黄楝树村与国民党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商定破敌计划。三十八军派部担任正面阻击,游击队在王屋西边公路旁设伏截击。唐天际司令员联合当地农民自卫队埋伏在王屋山西大店河桥边,参谋长方升普带两个大队埋伏在王屋西口的公路两边。当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方升普率部向敌军发动了猛烈攻击。此时,已达大店河东岸的日军先头部队正要冲过桥去,唐司令突然下令炸毁大桥,并率部用手榴弹、滚木、檑石从陡峭的山头上打了下去。前方桥毁路断,两边枪林弹雨,山上檑轰石撞,打得日军魂飞胆丧,只得放弃西犯企图,在大雨中慌忙撤逃。此役日本军车被炸,辎重丢失,人员伤亡,损失惨重,我军取得了王屋伏击战的首次胜利。
一个月后,日军再次占领山西阳城并向沁水进犯。为打击日军嚣张气焰,八路军总部命令徐海东、黄克诚率一一五师两个旅的主力开到阳城、沁水之间,在芦苇河畔的町店伏击日军,并命唐支队协助主力作战。
接令后,唐支队迅速赶往町店以南地区。了解到日军进犯沁水的二十五师团是一支拥有机械化联队和骑兵队的强敌后,唐支队连夜与当地区干队、游击队、自卫队一起在主要道路上埋地雷、挖陷阱;在山路口、村道旁垒石头、堆芦苇,在树林里、房屋间拉绳索、设障碍以拦阻敌人。黎明时分,日军以装甲车、汽车开路,步兵端着刺刀,打着膏药旗耀武扬威地出现在町店南刘村大道上。我游击队静静地埋伏在公路两侧的山坳上。待日军大队人马进入地雷阵后,唐司令举枪高喊:“打!”一时间,空中弹火嗖嗖,地上雷声轰鸣。敌人的重武器还没来得及支起,就被毁了大半。经过一昼夜激战,敌军惨败,仓皇败退。此役我军共歼灭日军600多人,击毁装甲车、汽车30余辆,缴获大量战利品。战斗结束后,徐海东特意来看望唐天际。唐天际找来一瓶好酒,与徐海东一起举杯庆祝。徐感慨地说:“没有你们游击队,这仗真的还不好打。看来,强龙真的压不过地头蛇啊!”
1938年9月,晋豫边游击队配合国民党友军十七军又在邵原西茶房一带阻击日军西犯垣曲之敌,经过数天激战,打退日军疯狂进攻,歼敌300余人,俘敌20多人,缴获机枪10多挺,步枪70余支。唐支队连获胜仗,重创日军,在华北一带名声大震。当时的陕甘宁边区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都曾刊登新闻:唐支队“开辟阳(城)济(源)孟(县)垣(曲)交界地区,屡屡痛击西犯之敌,连连获胜……”朱德总司令还对唐支队进行通令嘉奖。在庆功会上,唐司令赋诗两首以祝大捷:
一
抗日救国保家乡,不顾流血与断肠。
顺风抚动黄河水,好像愚公移山岗。
二
王屋山前作战场,莫嫌军中少刀枪。
今日刀兵满山下,来朝红旗遮太阳。
(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