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生态玉川绿意浓

2019-11-07 10:18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薛芳芳

  岁月更替,山水不老。

  一年四季,无论何时到济源,绿色总会扑面而来——层层叠叠的绿由近及远,林海起伏,满目葱茏,这座城市无愧于“国家森林城市”之美誉。

  生态是大自然赋予的,但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拼搏和奋斗。老愚公锲而不舍搬移大山,新愚公坚持不懈绿化山川。正是这种传承与接力,让济源人把重视生态环境,种绿、护绿的理念,深入一代又一代人的骨髓。

  回望济源走过的70年,是生态环保认识不断深化、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的70年,是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70年。

  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济源历来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工业产值每年增加100多亿元的情况下,济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好转,“十一五”期间更是连续5年跻身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2019年5月至7月,连续3个月PM2.5月均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黄河、蟒河、济河、沁河、小浪底水库南山5个河流目标考核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提高57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今年3月济源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三,7月排名全省第一。

  玉川大地因林而绿、因绿而美。曾经黄土裸露的丘陵沟壑披上绿色新装,曾经偏远闭塞的山村成为美丽乡村,曾经增收乏力的林区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济源基本建成了总量适宜、结构合理,与城市发展规模及生态需求相适应,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网络体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济源是一座生机勃勃的绿色之城,有着植绿护绿、美化家园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济源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持续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以构建生态体系、绿化人居环境、繁荣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城区园林化、山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镇村生态化”为重点,以集中造林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为抓手,绿化荒山、美化家园,誓让城乡着绿装、山川披锦绣。

  从城市到农村,从平原到山区,错落有致的景观树,漫山遍野的防护林,“绘”成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城在林中、村在景中、房在园中、人在绿中”。从“国家园林城市”到“国家森林城市”,再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一项项含金量十足的“国字号”荣誉,见证了愚公儿女植绿、护绿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济源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据统计,目前济源太行山有各种动物近700种,包括金钱豹、林麝、红腹锦鸡、猪獾、猕猴等多种稀有野生动物。其中兽类34种,为河南省兽类总数的74%;有鸟类140种,为河南省鸟类总数的46%,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34种。济源现有植物1800余种,为河南省植物总数的42%,是中原地区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宝库。

  嵩山巍峨,见证济源生态路上奔跑的身影;黄河奔涌,唱响新时代的奋进之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济源正向我们招手。(记者 王兴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