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史上,秋瑾、江姐、赵一曼、刘胡兰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雄。济源也有一名巾帼英雄——西轵城村人郑霞波。
郑霞波1906年出生,1916年进入县立女校读书。她毕业后考入开封第一中学,因家庭阻挠未能入校,无奈回到县立女校复读。其间,她与女教师孙树孜成为知己。1925年冬,郑霞波的父亲强迫她与富翁之子成亲。她在孙树孜的指点下,用“以退为进”之计,以婚后允许她外出读书为条件,答应了婚事。1926年2月,郑霞波随孙树孜赴洛阳,进入洛阳师范就读。
1927年5月,孙树孜在洛阳创办完全小学,聘郑霞波为教员。她们专收贫苦工人子弟,还把微薄的收入用来弥补办学经费之不足。不久,孙树孜加入中国共产党,郑霞波参加共青团。同年9月,敌人怀疑这所学校是中共地下党联络站,将她们二人逮捕,后因证据不足释放。
1928年5月,郑霞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她被派到郑州豫丰纱厂劳工学校任教。她把工人的现实生活编印成教材,宣传革命道理,提高工人觉悟。1929年3月,敌人以“组织工人闹事,扰乱社会治安”为由,将郑霞波逮捕,关押在河南省第一监狱。在狱中,郑霞波既不为严刑拷打所屈服,也不为利禄引诱而动摇。同年6月,因此案缺乏证据,敌人将她释放。
郑霞波出狱后,中共河南省委派她到考城县(今兰考)任县委组织部长。其间,她同县委书记吴介华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纯真感情,结为终身伴侣。1930年春,吴介华、郑霞波夫妇奉命前往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工作。半年后,郑霞波被派往湖北,出任湖北省委组织科长。后来,吴介华、郑霞波夫妇同时被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逮捕。在武昌狱中,郑霞波坚贞不屈,写信给她的启蒙老师和孙树孜,安慰孙树孜不要为她的牺牲而悲伤。
1931年2月21日中午,敌人将戴着脚镣手铐的吴介华、郑霞波夫妇押往武昌城南游街示众。沿途,郑霞波、吴介华夫妇昂首挺胸,不停地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到达洪山脚下的刑场后,敌人正要向围观群众宣读吴介华、郑霞波夫妇所谓的罪状时,郑霞波再次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一个军官企图上前捂住郑霞波的嘴,被郑霞波吐了一脸唾沫。围观的群众被这名英勇坚强的女共产党员的行为所感动,开始呼喊助威。随后,敌人没有继续宣读所谓的罪状,即刻命令刽子手举枪射杀了吴介华、郑霞波夫妇。时年,郑霞波只有25岁。
郑霞波与吴介华牺牲的第二天,武昌一家民报在报道这则消息时称:“据狱方一官员介绍,郑霞波祖籍河南济源西轵城,这里是战国时天下四大刺客之一聂政的故乡……真是古轵出烈女啊!”
(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