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基因深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烙印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在三天的集中学习研讨中,我重温了党史、军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头脑更加清醒、眼睛更加明亮、心里更加明白、方向更加明确。
一、把牢坚定信仰这个出发点,学思践悟筑党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济源是革命老区,早在1924年就有了党的活动,1927年就建立了党组织。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济源人民舍生忘死、前赴后继,12300多名优秀子弟踊跃参军,1800多名将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党继新慷慨就义,薛子中血染玄台,三百壮士战济城……前天,我们集中参观了晋豫边革命纪念馆,再次领略了“唐支队”纵横太行、横刀立马的革命豪情,看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红色基因根植于先烈们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英雄人物行动谱写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通,是我们延续光荣、走向未来的精神财富。“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要始终坚定红色信念,“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筑牢党性之魂,补足精神之钙,练就钢筋铁骨,抵制庸俗腐朽文化的侵蚀,挡得住权力欲望的诱惑,经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要自觉接受红色教育,经常性地重返历史现场,经常性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坚决“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铭记历史、保持本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让正能量充盈于胸。要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把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继承革命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神状态。
二、把牢对党忠诚这个着力点,赤心向党固底色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最近再次学习了老英雄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被他一心向党、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不曾退缩;困难时期,艰难困苦不言放弃;和平时代,淡泊名利不求显贵。一次庄严宣誓,一生忠诚不变。他用实际行动,深刻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不忘初心,根本是不忘忠诚。要坚守政治原则,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识别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和“伪忠诚”,与之坚决斗争,对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坚决说“不”,对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坚决抵制。要永葆党性本色,在落实党的决策部署上无条件执行,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在噪音杂音面前保持定力,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当溜肩耍滑的“官油子”,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要淬炼党员品格,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净化器”,主动接受政治锻炼,打扫政治灰尘,增强政治免疫力;维护组织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服从组织决定,不搞非组织活动,不超越权限办事,把对党忠诚真正落到实处。
三、把牢扎根群众这个支撑点,服务人民视亲人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红军长征时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大草原;从革命老区延安,到红色圣地井冈山;从霜天寥廓的张北草原,到山路崎岖的大凉山……总书记每次基层调研,都深入群众,田间地头问收成,打开锅盖看伙食,坐上炕头拉家常,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和人民在一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自觉向总书记看齐,以总书记为榜样,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主张与群众意愿贯通起来,既强化执行力,也尊重群众意愿,还搞好引导教育,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更好地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解民忧、增民利、得民心。要践行群众路线,经常身入群众、心入群众、情入群众,学习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见到群众,不笑不说话、不叫大爷大娘不说话、不嘘寒问暖不说话”,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弄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决策更接地气,让政策更得人心。要增进群众福祉,更加自觉维护人民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围绕年初制定的省市民生实事,加大督导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照时间进度顺利推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把牢奋斗实干这个落脚点,干事创业勇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求我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在严酷的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在理想的感召下,越是艰险越向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重走愚公渠,重温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愚公渠建设的艰辛和坎坷。老一辈建设者战天斗地、不畏艰险、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业精神令人动容。当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正处于劈山开路、垒土筑基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我们把责任扛起来,把担子挑起来,把工作抓起来,奋斗实干、闯关夺隘,建设全国一流产城融合示范区、改革创新样板区、先行先试实验区。尤其是现在已进入四季度,各项工作都处于决战决胜、收官收尾的关键节点,要“拉高标杆、勇争一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保持首季“开门红”、年中“半年红”的良好态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力冲刺2019年高质量发展“全年红”。同时,对分管工作梳理盘点、疏通“堵点”、化解难点、孕育亮点,确保“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总之,各项工作都要敢于在全国找坐标、在全省找位次,以“速度的位次”聚焦提质增效,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在中原更加出彩进程中济源出重彩作出贡献。要加大项目谋划力度,认真做好2020年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特别是对于创优势、补短板、引领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科学论证,深度谋划,强力推进,为当下经济稳定增长、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深入开展规划编制,多维度研究影响济源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确保济源在开启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好局、起好步,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济源篇章更红更艳。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