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武装斗争大都发起于南方,因此早期红军将领中的北方人不多。然而,著名的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里却有一份珍贵的资料,介绍了一位来自河南济源的早期红军将领,他就是回民骄子袁良惠。
袁良惠(1907—1935年),字叔惠,回族,济源下街村人。1927年,他毕业于中央陆军测绘学校,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司令部参谋。他精通英语、阿拉伯语两门外语,是早期革命军中少有的科班人才。
1931年,袁良惠所在部队被蒋介石调往江西进攻苏区红军。同年12月,袁良惠随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中共党员)和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率部在江西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担任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三十四师参谋长,后曾参加中央苏区红军干部教导团学习集训。
师级干部在我军发展到今天的几百万人规模中,也许算不上什么高级职务,但在红军时期,这一职位却是很高的。在当时,与袁同级和基本同级的林彪、罗荣桓、罗瑞卿、徐海东、许世友等在新中国成立后大都成了上将、大将,甚至元帅级的高级将领。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了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袁良惠所在的三十四师担负着中央机关的掩护任务。面对几十万敌人的前堵后追,他坚决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路线,英勇善战,指挥果断,率领全体指战员,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石板河一战,袁良惠部击溃了蒋介石的嫡系主力吴奇伟部,粉碎了敌人妄图用武力消灭红军的阴谋。1935年10月,袁良惠随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同年12月,袁良惠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
袁良惠早在红军时期就成了统帅成千上万将士的高级将领之一,并在一些重要战斗中建立战功。这颗将星的过早陨落令家乡人痛惜。作为济源的革命精英,他是我们济源人的骄傲。
(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