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厚植生态底色 共享绿色福祉——济源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侧记

2019-10-26 10:16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刘永芳

  “济滨花异颜,枋口云如裁。”这不只是唐代诗人孟郊笔下的魅力济源,也是如今济源人所能触及的真实生活。

  自2008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殊荣以来,济源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进一步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

  按照“创建引领、河湖连通、提升路网、拓展济东”的城市建设思路,济源以大尺度绿化彰显城市秀气,以河湖连通彰显城市灵气,以优美环境营造城市宜居空间,建设“绿荫水润、秀灵宜居”生态园林城市,初步构筑“五湖九河水连通、三廊七带绿满城、园林镇绕生态市、全域济源全域景”的生态空间格局,让人人享受到绿色福祉。

  高位推动,让城市更有内涵

  从“国家园林城市”到“国家森林城市”,再到“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一个个含金量十足的“国字号”荣誉,见证了愚公儿女植绿、护绿的生动实践,彰显了济源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济源又向我国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发起“冲刺”,吹响了创建“冲锋号”,提出要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载体,加快打造秀灵、美丽、宜居、幸福济源,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济源特点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此,济源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召开推进会,部署工作,强化督导,高效推进创建工作。

  按照“全域济源、一体发展”的理念,济源确立了“建设生态宜居精品城市”的战略目标,编制了《济源市城乡总体规划》《济源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完善了《济源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济源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逐批划定绿线,利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和城市园林绿化专项信息管理系统实现100%监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2016年至2018年,济源财政累计投资1.6亿元,社会融资7.6亿元,全面加快绿化建设,提高园林科研和绿化管理水平,使城市绿色蓝图变成了生态现实。

  截至2018年底,济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93%、绿地率37.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4平方米;11个镇全部迈入河南省园林城镇行列,其中3个镇为国家园林城镇。

  以绿为底,调出城市主色调

  市民走出家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每逢周末,南山森林公园、牡丹园、万阳湖,随处可见前来休闲的市民……济源持续推进城市园林建设,通过园地扩绿、道路添绿、庭院布绿、立体增绿,提升绿化水平,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清新。

  实施“四园”共建工程,城区东、南、西、北各新增一处大型公园绿地。去年底,济源建成区公园绿地达101处,总面积392.89公顷;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0.06%,呈现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路在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风貌。

  实施“九水融城”战略,对穿城而过的湨河两岸实施50米绿化,蟒河沿岸建成12处公园绿地;济水、苇泉河等7条河流坚持亲水性与生态性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空间。目前,济源城市河道绿化总面积148.76公顷,普及率80.6%。

  加快道路添绿步伐,新建道路全部建成林荫路,原有道路破硬补植行道树、分车带栽植乔木进行林荫化改造。目前,济源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5.7%,林荫路推广率87.99%,林荫停车场推广率69.16%。

  落实“绿色共享”理念,通过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腾地造绿,实施公路、铁路沿线防护林带建设,建设生产绿地,推进城市立体绿化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一个崭新的、立体的、生态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已粗具规模。

  加大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保护力度,对境内664株古树名木每年拨专款进行复壮,让2000余年的王屋山大银杏、2200余年的济渎庙将军柏等古树成为城市可触摸到的历史。

  坚持“多树兼花少草”的节约型绿化理念,采用河水灌溉、推广节水灌溉、节能亮化和生物防治新技术,城市节约型绿地建设率81.7%,生物防治推广率54.2%。

  ……

  一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绿色之城已然成为现实。

  生态优先 打造美好宜居家园

  环境优良,人心所向。

  济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并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宜居济源——

  铁腕治污,下大力气淘汰黄标车,取缔“小散乱污”企业,加强重点企业排放管控,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8年,城市热岛效应平均值0.2℃,区域噪声平均值50.6分贝。

  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先后修建、改造35条道路及30余座桥梁,城市道路总面积7.24平方公里,完好率98.26%,路网密度8.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3.15%,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车速42.35公里/小时;试点建设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城区公交车全年免费乘坐,使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

  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了第三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8.3%,污泥达标处置率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被评为Ⅰ级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回收利用率35.0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餐厨垃圾回收利用项目同步实施。

  深化节能减排,城市再生水利用率30.87%;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44.4%;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50.3%,节能建筑比例65.23%,推出了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四治”行动,实施“厕所革命”,使“洁、绿、亮、美”成为城市品牌,连续3年荣获“河南省精细化管理优秀城市”称号。

  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全覆盖,建成集“指挥调试、数据分析、决策辅助”为一体的“1+18+N”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加快打造10分钟生活圈、10分钟教育圈、10分钟康养圈、15分钟文化圈,从细微处体现大民生、大文化、大幸福。

  济源正用“园林”幸福一座城,让越来越多市民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城市生态文明之美。(记者 任浩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