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的一天,一位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的中年汉子出现在济源的西南山区。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爬虎岭、过封门,顺王屋南下,后在下冶乡韩彦村的下沟常家窑洞里,办起了“小老李杂货铺”。由于他待人热情,所卖货物比周围乡村所有店铺都便宜,因此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愿赶到这里买东西。杂货铺也时常聚集一些关心时政的热血青年。他们常常围拢在“小老李”身边,听他讲天下大事,讲时局变化等。渐渐地,这里人气越聚越旺。
其实,“小老李”老家在南阳,真名叫李锡珍,时任中共洛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他是根据洛阳中心县委分工,以货郎身份做掩护来济源西部山区组织农民运动,开展工作的。
韩彦村地处济源西部山区王屋、下冶、大峪三乡接合部,南抵长泉渡口,北达济垣公路,扼山西阳城至洛阳的水陆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地处偏僻,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相对薄弱,群众基础较好。因杂货铺原址场地狭小,为方便工作,“小老李”不久便将杂货铺从常家窑洞搬到上街路边的张家土房中。经李锡珍的广泛联络、教育、考察和介绍,贫苦出身的山村青年农民吴振等8人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2月中旬的一个风雪之夜,在“小老李杂货铺”里秘密召开的全体党员会议上,王屋山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韩彦特别支部宣告成立,李锡珍兼任特支书记。
从此,特支发动带领群众打神像、砸庙宇,号召男子剪辫子、妇女放足,动员废除私塾,开办村小(俗称洋学),开展新文化教育,发动贫苦农民成立农民协会,促使西山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中共韩彦特支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时间,但其对发动山区农民运动、扩大党的影响起到了重大作用。(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