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70年光辉岁月,70年奋进济源。
近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济源专场,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济源人民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激励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展望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的美好明天。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愚公故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原大地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本报即日起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栏目推出《光辉岁月 奋进济源》子栏目,从工业、城建、旅游、生态、文化、交通等方面,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济源走过的光辉历程,在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中奏响昂扬向上的主旋律。
工业,是济源根深叶茂的大树,为城市发展、民生幸福撑起浓密的绿荫。
工业,是济源傲然挺立的脊梁,为城市壮大、崛起中原提供强劲的支撑。
工业,是济源递给世界的名片,为走向全国、叫响世界孕育重量级品牌。
翻阅济源70年的成长史,工业立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立”“富”“强”等字眼闪耀着济源工业走过的一路荣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济源只有一家国营工业企业、一家集体工业企业,到2018年,济源工业企业9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35家;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济源“五小工业”闻名全国,到现在朝着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化升级蝶变;
从曾经的资源型、粗放型,到现在的集约化、园区化,济源工业走过低端资源消耗,经历“工业出城、项目上山”,迈向集约高效、绿色循环的新天地;
从曾经在初级原材料加工的价值链低端徘徊,到勇于创新创造、拉长产业链条,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终端延伸,济源工业发展的品相更好、成色更纯;
从在豫西北小城籍籍无名,到现在涌现出中国企业500强豫光金铅,该企业还和济源钢铁、万洋冶炼、金利金铅一起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济源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90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135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27万倍;济源人均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5元上升到2018年的8768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296倍;济源工业在一二三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从1949年的4.9上升到2018年的64.8。
一路走来,济源工业传统产业点石成金,不断拉伸贵金属、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衍生出中国白银城、济源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等项目;
一路走来,济源工业新兴产业活力四射,涌现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新型材料制造等新产业,工业产业更加多元、工业结构更加均衡,发展质量稳中向好;
一路走来,济源工业高唱兴工惠民之歌,在以工补农、以产兴城、以城兴业上良性互动,目前济源各产业集聚区带动近10万人就业,济源城镇化率2018年达62.36%。
进入新时代,站在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新平台,济源向“拉高标杆、勇争一流”要“高质量发展”,向治理工业环境污染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致力于构筑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踏上新征程,济源的中国白银城实现“拎包入住”,目前已吸引全国各地10余家企业落户;济源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已实施5个钢材料产业项目;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内,年产20万吨特种功能纳米二氧化硅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千亿级绿色铅锌产业基地、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千亿级纳米产业集群……随着这些重量级“航母型”产业的打造,济源工业的名片定会更加闪亮,定会在中原更加出彩进程中出重彩!(记者 苗慧玲)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