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红色故事】星星之火燃玉川

2019-10-15 11:27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亚红

  编者按: 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让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激励示范区广大党员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守初心、担使命,奋进新时代,本报特精选济源红色故事予以刊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知道济源老区的革命星火是由哪些人点燃的吗?这得从头说起。

  近代中国,百年积弱,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求索。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给劳苦大众带来无限的光明和希望。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在外求学的济源籍进步青年。就学于开封省立第一师范的史德秀、开封省立一中的党继新、开封中州大学附中的牛明俊等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中共豫陕区委决定成立“河南农民协会”,组织开展农民革命运动。1926年秋,在省总工会工作的党继新受组织派遣,返回济源,开展革命活动。他先后在西水屯、铁岸及县城等地,利用课堂、祠堂及田间地头,召集进步青年赵年芳、党继经、赵年功等秘密开会,宣传反军阀、抗捐税的重大意义,发动群众开展斗争,迎接北伐战争。次年1月,史德秀也被派回家乡同党继新一起开展工作。通过努力,党继新、史德秀等先后在济源师范讲习所、县立一高小、县立二高小建立了“时事研究会”“读书会”“维新协会”“每周讲习会”等党的外围组织,吸收会员200余名。他们从中培养、发展了一批革命积极分子。为迅速掀起反军阀、抗捐税的农民革命运动,党继新等还带领党团骨干到各村发动群众,多次在县城及马寨、王寨等地召开由农民、“红枪会”会员、青年学生参加的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发动群众开展波澜壮阔的反军阀、抗捐税斗争。当时的汉口《民国时报》、天津《大公报》、上海《申报》和中共中央《向导》周刊都接连报道了济源农民革命运动。经过农民革命运动的锻炼和考验,卫乃俊、李鸿儒等一批坚定的革命分子被吸收为共产党员。

  1927年6月初,中共河南省委成立,并指示各地建立党支部。几天后,党继新、史德秀便在县城文庙内建立了第一个中共济源支部,党继新任书记,隶属河南省委领导。支部有党继新、史德秀、赵年芳、卫乃俊、牛明俊、李鸿儒等7名党员。他们就像7粒种子,在古老的济源大地上顽强地生长、开花、结果。

  之后,在敌强我弱的严酷环境里,济源地下党组织虽然几遭破坏,但是英勇的济源共产党组织愈挫愈勇,不断发展壮大。1931年11月,重建的中共济源特支改建为中共济源县委时,已在全县的一个区和14个乡建立了农民协会,拥有会员2000余名,并在勋掌、北社、辛庄、大河里、西水屯、南水屯、竹园沟、涧沟、韩彦、马蓬等农村建立党的组织。同时,县总工会、互济会和团的基层组织建立。当时,济源互济会人数位居全省第二,团员占全省总数的17.2%,团员和农会会员人数均位居河南省各县之首。全县有党团员骨干200余名、革命群众3000余名。至此,济源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受到中央巡视员李抱一同志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这为日后发动红军武装割据斗争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内容由济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