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2018年省辖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 济源排名第一

2019-10-15 11:3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亚红

  济源网讯(记者 王会)日前,记者从发改、统计部门获悉,2018年度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评价结果出炉,济源在省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评价综合排序中居全省第一位。

  据了解,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为更加凸显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了高质量发展体系。从统计部门数据看,省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经过定量指标体系和减分项综合测算,济源评价结果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定量指标考核体系分“综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主观感受”七个方面。

  2018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2018年,济源上下直面压力和挑战,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济源全年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四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税收占比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

  纵深推进重点攻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受到国务院大督查组高度肯定。济源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强力推进重点项目攻坚,全年召开项目建设周例会30次,解决问题170余项,清水源水处理剂等项目开工建设,金利废旧蓄电池拆解等项目加快推进,金马能源液化天然气等项目竣工投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济源谋划实施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全年“三大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7.5%,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2.3%、27.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河南14家,其中济源4家;荣获全国质量魅力城市称号;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兴物流“两仓”封关运营,电商交易额增长93%,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2.2%。

  统筹城乡开发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2018年,济源城镇化率达62.36%。济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济阳高速、济源至洛阳西高速等项目顺利实施,全年改造提升城市道路7.2万平方米,新增各类管网71.6公里,建成公厕97座,黄河大道东延工程、时代广场地下通道建成投用,第三水厂通水调试,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投入试运行;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空闲地“一荒变四园”改造完成680余处32.7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7个、卫生镇2个。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刷亮高质量发展颜值。济源高标准推进环境治理,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10、PM2.5浓度持续下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100%达标率,5个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维持在90%以上。高水平发展绿色产业。济源加快工业技术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高质量加强生态保护。济源对一环路内59处7100亩空闲土地开展生态修复,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1.66%、37.52%、12.79平方米,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中国人居环境奖通过复检。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济源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先,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一网通办”率96.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实行“容缺办理”“口述申请”等模式,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升;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建设,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工作形成济源特色经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举办中国(济源)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峰会、中国贵金属年会暨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济源海关正式获批,济源至连云港铁海联运启动实施,进出口总值完成135亿元,居全省第五位。

  着力改善社会民生,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济源全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1.4%,新增就业1.5万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3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各类社会保障标准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公租房2759套,入住904户;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行十二年公办学校学生免学费,新增幼儿学位2500余个;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考评验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