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品读济源的 “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9-10-10 09:44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70年弹指一挥间,济源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什么造就出如此多彩的济源?10月9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济源专场在郑州举行。

  发布厅外展示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济源的发展成就。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展板上近百幅照片,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出新时代下济源独特、光彩、辉煌的一面。

  展板区分城之誉、城之魂、城之魅、城之基、城之谐5大版块。在这里,大家了解到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0余次在重大场合提及愚公移山精神,更赐予了它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了解到济源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旅游资源丰富,于今年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了解到济源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化水平超过70%,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白银生产基地,白银产量占全国的12%;了解到济源是河南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耀眼的成绩和华丽的数据,无不阐释着济源人民“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城市精神。

  感受了济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家坐下来喝喝茶怎么样。在一旁的文创区,茶艺师早就煮好了卢仝绿茶供人享用,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济源卢仝煎茶技艺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天,茶艺师苏驿在现场还表演了精湛的茶道技艺。

  她介绍,随着时代的变迁,“茶仙”卢仝渐渐被遗忘,卢仝墓也淹没在平民墓冢之间。然而,在前辈们的不断挖掘下,卢仝煎茶技艺就像散落在王屋山乡野的文化珍珠,拂去其身上的历史风尘,重新释放出璀璨光华,让人们认识它,珍爱它,呵护它,使这些被遗忘的文化成为济源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文创区还展示有融入济源元素的天坛砚、白银制品等,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济源文化旅游产品的底蕴和魅力。(记者 李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