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10时,郑州市金水东路39号11楼,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闪烁的镁光灯下,大大小小的摄像机前,愚公故里济源成为境内外30多家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
70年岁月如歌,70年沧桑巨变,70年筚路蓝缕,70年砥砺前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济源的亮相显得特别有底气。
底气,来自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
水洪池人在悬崖峭壁、顽石丛中,书写“十年修一路”的壮丽史诗;愚公儿女靠肩扛、靠背驮,耗时十年修建震惊世人的“人工天河”;王屋山人在崇山峻岭间一寸寸挺进,改写了济源山区因水而贫的历史……
当光明日报记者问到“济源是如何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时,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的回答,让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力量——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济源人开展蟒河流域综合治理,成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的典范;之后又兴建引沁济蟒渠、王屋山水库工程、鳌背山水库工程、天坛山水库工程,一次次将愚公精神镌刻在王屋山之上!
改革开放40年来,济源人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一代接着一代拼搏奋斗,在深化改革道路上艰辛探索,谱写了一曲曲奋发进取的创业篇章。济源实现了从县到县级市、省辖市、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一次次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愚公移山精神。从“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再到“要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
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到济源调研时,要求济源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
使命在肩,不负嘱托。济源从2017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11日设立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建设愚公移山精神纪念馆,全力推进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新校区建设,评选表彰“济源十大当代愚公”,愚公移山精神在济源大地激发出昂扬向上的力量。
底气,来自持续壮大实体经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纳米材料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风生水起,绿色化、智能化、中高端化成为济源工业的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济源实体经济“成绩单”也被经济日报记者“瞄上”了。
“中国企业500强,河南9家,济源1家上榜;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河南16家,济源入围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南13家,济源上榜3家。”列出这一长溜成绩单,记者好奇济源的好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下一步如何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石迎军的答案,让人倍感提气——
新中国成立初期,济源“五小工业”闻名全国。现在,济源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坚持以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济源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07%、居全省第1位,工业“三大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了47.5%。今年上半年,济源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幅达82.1%,带动工业投资增长37.4%,居全省第1位。
让人刮目相看的还有济源旅游。国庆前夕,“不一样的济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发布,国家文旅部《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宣贯培训班在济源举办,河南省民宿和精品酒店协会、王屋山民宿学院在济源成立,王屋老街、那些年·小镇、小有洞天养生谷、小十方院精品酒店成为网红打卡地。
济源的乡村振兴也在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今年7月份,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济源召开。济源农村乡村振兴、产权改革、垃圾分类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吸引省内外众多考察团前来学习。
省统计局9月份公布的2018年度高质量考核结果显示,济源在省辖市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排名第一。
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道路,济源将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底气,来自民生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来自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使命
上班坐公交,买菜坐公交,逛街坐公交,城区公交免费、尽享绿色出行,越来越被济源人津津乐道;行道树有绿荫、撂荒地变游园,广场公园在提质,越来越多的济源人体会到城市的惬意……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考察河南时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现场的记者非常关注济源“城区全域公交免费乘坐、高中阶段免学费、农村小学生免费营养午餐”等在全省率先实施的惠民举措。
“推行城区免费乘坐公交,一是从大气污染防治考虑,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尽量乘公交车;二是济源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要方便本地群众,还要方便外地来济源旅游和工作的人;三是顺应基层群众的呼声和期盼。”石迎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除了记者提到的惠民举措,石迎军还介绍了济源推动高质量就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及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举措。
关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张战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去年,河南首次公布各地绿色发展指数,济源位居全省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期间,专门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济源提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正让太行王屋青山常在,让黄河沁河碧水常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济源。
面对在全域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重任,记者们也高度关注济源如何发挥优势,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方面为河南乃至全国探索路子、作出示范。张战伟为大家亮出了“一核两带多点”的示范区发展蓝图,提出把示范区作为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战略平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我省“四路五区”战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真正让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成为集聚要素的洼地、投资兴业的乐园。
济源的底气,将凝聚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强大合力!济源的底气,将绘就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绚丽篇章!济源的底气,将激励愚公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记者 苗慧玲)
(原标题:济源底气——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济源专场新闻发布会述评)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