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济源专场实录

2019-10-10 09:40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10月9日上午,以“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为主题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济源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愚公移山精神、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生态文明、民生保障、产城融合等关键词踊跃提问。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张战伟,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石迎军逐一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现实录如下:

  关键词

  传承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河南的“三大精神”之一。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济源是如何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的?

  张战伟:愚公移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作为愚公的儿女,每一个济源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愚公移山最早见于《列子·汤问》,讲述的是“年且九十”的“北山愚公”挖山不止、子孙相继的故事,但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面对困难和挑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特有品质和精神基因。纵观中华民族奋斗史,愚公移山精神从未缺席过,真正把愚公移山精神发扬光大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党带领全国人民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正是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的真实写照。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会上发表著名演讲《愚公移山》,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党领导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建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全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号召,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同心同德,排除万难,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党情和国情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强调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从“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再到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强调,要发扬新时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愚公移山精神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完美结合,是革命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完美结合,是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故事与世界故事的完美结合。经过千百年的岁月传承、70年的风雨洗礼,愚公移山精神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新时代,我们要继承“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传统,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这里薪火相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济源人民开展蟒河流域综合治理,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锦旗“蟒河驯服、万民受益”;为改善山区人民的生存条件,济源人民靠着肩扛背驮、靠着一锤一锹,用10年时间修建了“人工天河”引沁济蟒渠,绘就了一幅幅战天斗地的生动画卷,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兴建王屋山水库、鳌背山水库、天坛山水库等水利工程。迎难而上的济源人民一次次将愚公移山精神镌刻在王屋山上!改革开放40年,济源人民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在深化改革道路上艰辛探索,谱写了一曲曲奋发进取的创业篇章。济源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一代接着一代拼搏奋进的结果。省委书记王国生在济源调研时,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我们高度重视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一是2017年起,将每年6月11日设立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开展“学愚公移山精神,树当代愚公榜样,促济源跨越发展”活动,评选“济源十大当代愚公”,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激情。二是推进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新校区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三是举办了全国性的愚公移山书画展。四是建设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讲述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我们将把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作为光荣的使命和责任,为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扬光大不懈努力。谢谢!

  关键词

  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新华社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团审议,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指示。这次来河南考察调研又再次强调了乡村振兴。济源作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张战伟: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布局、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等作了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河南考察调研,又要求河南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为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遵循。作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市,济源应当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在前列。

  实现乡村振兴,济源有良好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77.5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1%以上,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规划起步早、标准高,农村大多数是宽敞明亮、整齐划一的“排子房”,实现了硬化路、自来水、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村村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二。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济源实际,厚植优势、补齐短板,走出了一条具有济源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坚持三产融合、提质增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产业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高效种养业提升计划,重点培育蔬菜制种、富硒林果、特色养殖、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济源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和国家级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伊利、双汇落户济源,中沃实业、济世药业、绿茵种业、丰之源科技等本地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邵原镇的双房村、大峪镇的东沟村、坡头镇的栗树沟村等乡村旅游成为城市居民和周边游客旅游新热点。乡村产业的百花齐放,为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机制,加快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实施森林护村行动,集中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示范带,下冶镇韩彦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村入选全国绿色村庄,美丽乡愁、田园风光成为农村发展的亮丽风景。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老百姓的出行更便利、饮水更安全,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让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保障。四是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着力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开展党建强基三年行动,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农民更加充分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用好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有效阵地,引导农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五是坚持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着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今年7月,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济源召开。承留镇花石村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兴办了大型滑雪场、水上乐园等乡村旅游项目,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这是济源深化农村改革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是一篇大文章,是新长征路上的“时代之问”。我们将继续在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上持续探索,谱写新时代济源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谢谢!

  关键词

  叫响济源全域旅游品牌

  中国网记者:刚刚张战伟书记介绍济源的城市发展思路时提到“工业强市、旅游富民”,我想问一下石市长,济源工业强我们都知道,但发展旅游又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项目?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石迎军: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刚才张战伟书记已经介绍了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工业强市、旅游富民”。的确,济源不仅是一座工业城市,还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济源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西踞王屋、东接华北平原,地处华夏文明摇篮地带,是“双阳福地”。森林覆盖率超过45%,在全省排第2名,生态很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盛赞“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诗仙李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但他的书法留下的只有一幅,就是在王屋山脚下阳台宫写的《上阳台帖》:“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也是赞美济源王屋山的景色。济源还是“四渎”之一济水的发源地,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是世纪工程小浪底的所在地,是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的起点。“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雄、奇、险、秀、幽一体兼备,“世纪工程”小浪底古老的黄河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十里画廊”五龙口有观赏价值极高的北方最大猕猴群和内陆水温最高的医用地热矿泉,古代皇帝祭水的济渎庙为我国北方少有的古典园林。这里还有“大河盆景”黄河三峡、“茶道之源”九里沟、“女娲之乡”小沟背。这些景区各有特色,可以说,独特的资源禀赋孕育了特有的旅游业发展优势。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业兴、百业旺”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近年,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做大“资源独有”文章,加快推动10家A级景区和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全力打造北部南太行生态观光旅游带、南部沿黄河小浪底休闲度假旅游带。王屋山是道教第一洞天,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我们精心挖掘道文化和愚公移山文化,谋划实施道境广场、王屋老街、洞天民宿、精品酒店、夜游体验等项目,打造王屋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我们还依托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大力推进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和展览馆建设,打造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济水是“四渎”之一,济南、济宁、济阳都是原来济水沿岸的城市,而济水源头在济源。我们挖掘济水文化,实施古泉复涌、河道修复、重点文物保护、济渎古庙会恢复等工作,打造济水源文化小镇。我们还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打造了充满军工元素的那些年·小镇、小有洞天养生谷、小十方酒店、梦里周庄等一大批精品民宿。目前,济源的民宿建设走在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上个月,文旅部民俗行业标准培训班在济源举办,河南省民宿与精品酒店协会在济源成立,河南省民宿协会会长由济源企业家担任。

  9月25日,文旅部正式认定并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济源成功上榜,这为济源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为抓手,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景区提质等各项工作,提升旅游产品服务水平,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增强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切实把旅游业培育壮大成济源的富民产业,把济源打造成为放松休闲、观光游览的好去处。

  借此机会,我在这里向大家做个预告,近期我们准备利用新闻发布会这样的平台,以济源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各位媒体朋友的帮助,把济源旅游方面新的产品、新的变化、新的特色推介给国内外游客。我们诚挚地邀请今天与会的记者朋友,能够抽时间多到济源走一走、看一看,领略“愚公故里”的山水风情,感受“洞天福地”的独特魅力。谢谢!

  关键词

  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河南9家,济源1家上榜;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河南16家,济源4家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南13家,济源3家上榜。那么,请问济源的工业经济发展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有哪些经验和亮点?下一步又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

  石迎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济源工业发展的关心。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考察时特别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谈到济源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济源就以小煤矿、小火电、小冶炼、小机械、小水泥这“五小工业”闻名全国,并总结了“规模以小型为主、资金以自筹为主、技术以自己培训为主、设备以自己制造为主、原料以就地取材为主、方向以服务农业为主”的经验在全国推广。70年来,济源工业快速发展,目前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财政收入,工业都贡献了三分之二,现在的济源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白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同时济源也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拥有5家超百亿元企业、4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近170家。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济源上榜企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回顾济源工业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快速转型提质过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济源始终坚持以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正是因此,济源实体经济顶住了这些年的下行压力,持续呈现出勃勃生机。就具体工作来讲,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持续营造浓厚的工业发展氛围。我们一直把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把工业发展作为发展的主方向,制定政策,优化环境,对优秀企业家给予比较高的政治地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重奖,激发了大家发展工业的积极性。二是强化创新驱动,着力优化现有存量。近年,济源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始终在全省位居前列,工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技改投资始终保持强劲势头。比如,去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强度达2.07%,居全省第1位,工业“三大改造”的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7.5%;今年上半年,我们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增幅达到82.1%,带动工业投资增长37.4%,居全省第1位。三是坚持开放带动,着力引进优质增量。近些年,我们根据济源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选准重点,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先后吸引了富士康、中国煤科、中国兵装、重庆力帆、伊利、双汇等一大批外地企业来济源落户。这些企业发展得都很好,不但为济源工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它们自身在济源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四是注重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企业家队伍。济源工业发展到今天,济源企业家特别是众多民营企业家功不可没。我们非常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都采用“政府买单、企业家来培训”的方式组织大家到知名院校培训,同时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密切相互之间的合作。客观地说,虽然目前济源企业家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阶段,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局面已经形成。

  谈到下一步济源工业发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三个发力点,即转型升级的三个主要方向,谋划实施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和纳米材料产业园三大项目。其中,中国白银城是依托济源白银产量全国第一的原材料优势,我们专门制定了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白银赊销、免费提供厂房、财政支持等三个主要方面。我们期望这个相对高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引超百家企业,超5万人来济源创业、消费、居住。截至目前,全国白银首饰加工的各个协会对济源发展白银深加工产业的前景都十分看好,全国白银首饰加工的各个龙头企业大多已到济源参观考察、洽谈投资,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入驻,其中一些企业已经投产。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是依托济钢、特种钢年产400万吨的原材料基础,把下游企业吸引到济源来发展,目前已经入驻企业15家,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有10个。纳米材料产业园是济源和河南大学共同建设的,主要依托河大纳米工程中心的技术优势,促进其成果在济源就地转化,并吸引全国同行业的纳米企业以及人才入驻济源,目前3个产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总的来说,我们对济源工业发展充满信心,济源工业也让社会各界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把质量效益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济源实体经济加快走向高质量的发展道路。谢谢!

  关键词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河南日报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济源作为一座工业旅游城市,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在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战伟:非常感谢你对济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刚才我已经讲到,济源因济水发源而得名,王屋太行南麓,自然资源丰富;济水黄河之畔,生态环境优良。这是大自然、老祖宗留给我们济源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发展的优势潜力所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加强生态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建设又富又美济源,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增长点、展示新时代济源良好城市形象的发力点,让绿色成为济源的永久靓丽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河南考察调研,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一是高标准推进环境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行动,有效治理扬尘污染,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真正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乡村河道治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5个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维持在90%以上。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深入落实“土十条”,对环境污染土地全部实现非粮非饲种植业结构调整。二是高水平发展绿色产业。环境问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济源作为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我们瞄准绿色化、智能化、中高端化方向,加快技术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全面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切实把煤炭消费占比降下来,实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了一大批节能减排项目,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特别是在有色金属产业方面,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了1条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主链、8条辅链,吃干榨净工业三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三是高质量加强生态保护。我们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黄河湿地、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黄楝树原始森林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着力构建沿黄、沿太行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推进森林济源建设,城区59处7097亩空闲地进行生态修复、植绿造林,完成太行山裸露地荒山绿化10余万亩,造林成活率达95%。济源推进困难地造林的做法被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四水同治”,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优化水环境,弘扬水文化,努力让河流、湖泊恢复鱼翔浅底、蛙声一片的良好自然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期间,专门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在中华民族治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济源境内黄河58公里,有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还有黄河中下流的重要支流沁河和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河口村水库。做好黄河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济源责无旁贷。我们将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保护黄河水生态、水环境,从根本上为黄河筑牢生态屏障。加快推进黄河小浪底北岸灌区配套工程建设,促进黄河水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增动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济源的黄河故事,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让太行王屋青山常在,让黄河沁河碧水常流,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济源。谢谢!

  关键词

  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济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区全域公交免费乘坐、高中阶段免学费、农村小学生免费营养午餐”等,请石市长介绍一下济源还有哪些民生“红包”,在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石迎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济源民生工作的关心。我们这几年采取的一些民生措施受到了关注,很多民生措施是率先的,比如城区公交全免费,不单河南省没有,全国也为数不多。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来制定民生实事,当时我们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和绿色出行,让大家尽量乘坐公交车。起初,我们只是在大气污染防治管控期间实行了公交免费乘坐,随后我们又把这项惠民措施推向全年。二是济源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我们不但要为本地居民提供方便,而且有必要对所有来济源的外地人,不论是旅游的、经商的、工作的,还是探亲访友的,都要提供方便。三是乘坐公交的大多是普通群众,他们对是否免费更加关心。因此,今年我们实行了城区公交免费乘坐的措施。这项措施出台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受到了济源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和外地游客的赞誉,为济源全域旅游争了光、添了彩。

  其实,除了城区公交免费乘坐的措施,济源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办理了很多民生实事。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几年,济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刚才战伟书记介绍去年济源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财政收入质量居全省第一,今年我们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济源经济的发展、财政实力的增强,使我们有实力、有能力为老百姓办更多的民生实事。我们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在落实国务院要求、完成省定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再根据济源的财力和群众的需求、期望,梳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具体实事予以办理,连续多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比均超过70%,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除了城区公交全免费、十二年公办学校学生免学费、农村小学在校生免费营养餐,我们还积极推动高质量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去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城镇扩容”,推进一批中小学校扩建项目,特别在学前教育方面及早着手,每年都新增幼儿学位,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每人每月给予500元生活补助,率先在全国实行中招考试全科开考,被确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我们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520元。我们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在生态建设、国土绿化、水系连通等方面加大投入。仅今年我们就在中心城区生态修复7000多亩,城郊绿化1.3万亩,小浪底北岸灌区重新启动,黄河水进入城区,东西两侧湖泊开挖,城区河道全面截污,即将实现济源中心城区河道清水长流。我们积极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开展了老旧小区供暖改造、问题楼盘化解等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济源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去年公众安全感指数居全省第一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更快更好地共享到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是我们的为政之要、使命所在。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谢谢!

  关键词

  走好产城融合发展新路

  大河报记者:我们关注到,济源是首个在全域建设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方面上为河南乃至全国探索路子、做出示范?

  张战伟:我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济源2017年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大战略平台,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全域建设的发展新路子,是我们一直在认真研究探索的课题。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产城融合,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产、城三大要素,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企业、社会三大主体,实现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结构匹配、协调发展。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济源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是重塑优势的重大战略,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寄予厚望,全区人民充满期待。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张“金字招牌”,更是一副“千斤重担”。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含金量”如何,需要我们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来检验,需要我们用先行先试、创新创业的实践来回答。近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把握定位、规划引领,建设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坚持全域一体规划,确定了“一核两带多点”的规划布局,中心城区与虎岭高新区、玉川集聚区联动互动发展,协同推进城镇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功能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打造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同时规划布局了一批重点镇、特色小镇。“一核”是发展的“引擎”,“两带”是腾飞的“双翼”,“多点”是发展的“支点”,共同构成了示范区发展的蓝图。我们发挥济源产业基础好、城镇承载能力强的优势,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优化空间布局,探索中小城市在全域推进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新机制。我们发挥全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优势,着力推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一体化,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自由流动,努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二是发挥优势、释放潜能,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结合示范区功能定位和济源实际,坚持“工业强区、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工业转型和城市提质双向发力,精品城市和美丽乡村一体建设,文化文脉和生态环境一体保护。2018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683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647元,城镇化率达到62.36%。到2020年,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5%。到2025年,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产业和城镇深度融合,城乡关系更加和谐,居民生活更加殷实,成为地域特色突出、全国领先的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综合示范区。三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争当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本身就是深化改革的产物,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当好全省改革的前沿阵地和“试验田”。我们将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作为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的突破口,聚焦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投资成本、增强企业信心、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把示范区打造成全省审批环节最少、政务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投资环境最优的区域。我们将把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战略平台,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我省“四路五区”战略,加强与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的交流合作,发挥省际城市优势,承接政策辐射和项目转移。加快推进济源海关、物流保税仓建设,加快推进企业通关便利化,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真正让示范区成为集聚要素的洼地、投资兴业的乐园。

  我们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济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一定能够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试验田”。谢谢!

  (原标题: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济源专场实录)



    济源网推荐阅读

  • 济源启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近日,示范区启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旨在夯实全区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基础,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2024-04-27
  • 示范区持续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检查

      本报讯(记者 侯琪琳 通讯员 赵志明)连日来,示范区持续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检查,加强对配镜行业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眼镜制配场所计量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此次专项检查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校周边眼镜制配场所为重点,检查计量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和焦度计、验光仪、镜片箱等相应计量器具的配备情况;检查计量器具的登记造册及检定合格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经计量检定不合格计量器具等行为。   专项检查期间,执法人员还向眼镜制配场所的经营者、工作人员宣传普及《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他们积极履行经营主体责任,增强诚信计量意识,确保计量器具准确、有效。   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的三位一体诚信计量运行机制,坚持宣传教育与整改惩处并重,持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巡回督查,不断规范眼镜制配场所计量秩序,改善全区眼镜制配场所环境,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

    2024-04-27
  • 【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升 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新风润乡村

    “沁河南岸,和美安村,民风淳朴,百姓安居,爱国爱党,牢记心间……红白喜事,不铺不显,有情有义,有节有俭……”这是梨林镇安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近日,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该村在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后,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完善,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乡风。

    2024-04-27
  • “一老一小”共赏济源美景

    “这里太美了”“给我拍个照吧,留个纪念”……4月26日,示范区社会福利中心开展以“亲近自然 共享美好”为主题的春游活动,带领院内老人和孩子前往公园、游园赏玩,共享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批特殊的“游客”一进入牡丹园就喜不自胜。

    2024-04-27
  • 全国青年企业家走进济源推介会举行

    4月26日,全国青年企业家走进济源推介会举行,向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省市的29名青年企业家推介济源。

    2024-04-2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