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正文

母女两代人见证教育变迁

2019-09-10 15:58:41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作为教师,她是幸福的;作为母亲,她同样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当教师的女儿。高级中学英语老师卫素贤这样表述她和女儿的教师情结。又是一年教师节,记者采访了这对教师母女,感受两代人的教师情结。

从黑板粉笔到现代化教学设备

上世纪90年代从教的老教师们,粉笔和黑板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工具。济源高级中学的卫素贤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1992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卫素贤踏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英语老师。27年的教学生涯,她已经与粉笔和黑板结下了情谊。

“当时就喜欢跟在妈妈身后,不为别的,就是愿意听哥哥姐姐们说一声‘老师好’!感觉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常安琪说,那一刻,自己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成为教师的种子。

直到今天,卫素贤还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学上。她愿意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一张张笑脸,愿意手握粉笔感受粉笔字在黑板上的厚重,更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我们用粉笔一笔一画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粉笔和黑板是我们这代教师最深刻的记忆,它们陪伴我见证了27年的教育变迁。”卫素贤说。

今年,常安琪成为济源六中的一名语文教师,自从女儿踏上讲台后,母女俩就有了更多话题,同时两人的身份也转变为朋友、师徒。

在常安琪的课堂上,除粉笔和黑板外,现代化的硬软件设备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现在的课互动性很强。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我们一般会用PPT。与板书相比,PPT可以链接音频、视频,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更高。”常安琪说。

因为母亲的缘故,常安琪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课时安排、教学管理方面,有妈妈的指导和鼓励也更为得心应手。“这些都是我从妈妈那儿学来的。时代在进步,教学设施、教学理念也在进步。但唯一不变的是教师们世代相传的责任和信念。”说起这些年的教育变迁,常安琪这样表述。

两代人的传承中,见证何为“师道”

在卫素贤母女的眼中,半个多世纪以来“师道”两个字的内涵既变了,也没变。

从“有教”到“优教”,从“识字先生”到“灵魂工匠”,卫素贤觉得,教师群体地位与命运的改变,是中国社会物质生产改善,科教事业进步的一个缩影。“教师的待遇好了,地位高了,队伍素质更强了,各行各业包括领导干部、人民公仆群体中都不乏教师出身的出色人才。”

生在不同的年代,长于不同的环境,母女俩对如何执好教鞭有着各自的理解与体会。在卫素贤看来,一双沾满粉笔灰的手,一个坚毅而善于思考的大脑,是老一辈教师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常常和年轻人交流,和年轻人‘较劲’,用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时刻保持生机。”

在女儿常安琪看来,教师的使命之一就是发现爱,感受爱,给予爱。“最喜欢同学们拉着我的胳膊问东问西,那种感觉就像朋友一样。”常安琪告诉记者,作为一名“95后”女孩,他对自己未来的教师生涯充满憧憬,“我们这代人成长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会成为我们新生代教师的代名词。”常安琪说,她会努力融合所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让课堂变得更“国际化”。

“古之学者必有师。”母女俩觉得,中国社会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师道”的本质不仅在“教”,更在于“育”。“师道无涯,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既永远常新,也永远常青。”(记者 王兴辉)

(原标题:从黑板粉笔到现代化教学设备 母女两代人见证教育变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