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题专栏 > 济源供电 > 正文

【壮美70年】岁月有痕 光明无限

2019-08-30 08:36:03文章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王齐齐

济源网讯 “近年来,济源电网飞速发展,目前境内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4座,变电容量376万千伏……”8月27日,在济源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展厅内,青年员工张南正在向已经退休20来年的老一辈电网人介绍济源电网变迁情况。

这十几位老人中,年长的已经87岁了,年级最小的也70多岁了,他们是济源电力从无到有的见证者。面对电网日新月异的变化,老一辈电力人惊叹不已,在照片视频交替中,老一辈电力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办电伊始的峥嵘岁月。

从无到有电力拓荒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在退休老干部曹礼和印象里,当时,电是稀缺资源,专供一些要害部门,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还是可见、不可盼、不可求的奢侈品。

“当时,济源电网家底很薄,我们用一个美国的破旧汽车头带动一个15千瓦发电机发电,通过简陋的线路向政府、驻济部队等重点单位送电。每到夜晚,除去街道上几盏屈指可数、忽明忽暗的路灯,就是百姓家里点的煤油灯了。”

“直到8年后的1957年,计划经济时代,上面给拨了一台武汉45马力煤气机,是我们自己把拉回来的,虽然辛苦,但一想到有了好的发电设备,我们心里是相当高兴的。”

“那时候电网建设起步点低,因陋就简,技术落后,10千伏和农村低压400伏线路杆塔基本都是木杆,很少有水泥杆的……”

在老一辈的回忆中,经过第一代电网人的艰辛努力,济源办电历史开始缓慢发展:济源首条110千伏线路投入运行,沟通了大电网;首座110千伏变电站开始建设;济源农配网架设依次展开……截止到1978年,济源供电已能够基本满足城市及郊区平原乡镇用电需求。

彼时,济源全社会用电量为1亿千瓦时,放到现在,也只是全市7天左右的用电量。

从寥若星辰到独立大网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全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电网也进入建设高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电从“空中楼阁”走下神坛,但由于供电量有限,且电量质量差、损耗大、供电可靠性差,时有“半边亮、半边黑”状况,同时济源“五小”工业开始发展,经常被要求限电、“让电于民”,而且济源部分山区居民还过着点煤油灯的日子。

“那时候虽然有电,但这电总也不够用,拉闸限电如同家常便饭。”

电力照亮了城市,也要延伸至山区。八十年代末,供电人加快山区电网建设,夏战“三伏”与日斗,冬战“三九”与寒博,穿行在高山深谷之间,奔走在乡间小道上。

1998年12月,离元旦还有6天,在济源深山大峪镇大横岭村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这一天,济源最后一个没通电的行政村通上了电,村村通电庆祝大会在深山召开,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当年,架电主要还是靠人力,一根电线杆就两三千斤重,要10多个人一起抬,施工工人硬是一根一根抬上去了。”原任施工队负责人的老职工李济生回忆在山区架电时说。

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后,济源仍有散落在各个自然村的农户没用上电。济源电力人一级级立下军令状,就向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新目标迈进,经过三百多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于2007年7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户户通电”。

魏巍王屋见证了扶贫架电、“户户通电”的艰难。“有了电,山里人高兴啊,小沟背村还专门刻了块石碑感谢咱供电员工不畏艰难送光明,现在那块石碑就立在小沟背景区入口处,可显眼了。” 退休老职工李德瑚感慨。

随着济源工业快速发展,济源电网在跋涉中也开始奋力前行:110千伏克井变、西区变等先后建成投运;220千伏荆华变投运,济源电网与洛阳、三门峡电网形成豫西电网;220千伏承留、孔山、裴苑等一大批电网建设强力实施、陆续投运;2010年10月,随着500千伏济源变电站建成投运,济源电网发展迈上了新高度,供电能力由100万千瓦提升到240千瓦。截止2015年底,济源地区运行变电站34座,变电总容量104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5条,长665.27千米,强大的电能为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工业用电占据了全社会用电90%,强力拉动了济源产城融合战略发展。

大河有水小河满

“十三五”以来,济源电网发生了“蝶变”。济源电网进入大发展、大建设阶段。

济源供电公司持续优化完善220千伏电网结构,已形成环绕济源城区的220千伏双环网骨干网架结构,城区所有线路10千伏都实现“手拉手”供电,坚强网架已经基本形成。

济源还启动了包括村村通动力电、机井通电工程和中心村改造等项目在内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使农村供电设施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农村电网旧貌换新颜,一个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网助力乡村振兴。

满负荷的电力保障、优质的供电服务,富士康、双汇、伊利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在济源落地生根,大功率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快步走进农村家庭,济源供电区域供电可靠率达99.951%以上,供电量也从1978年的1亿千瓦时发展到2018年底的75亿多千瓦时。

除了电网更加坚强,在智能化区域,供电所移动作业终端、红外测温、带电作业等吸引了老一辈的注意。

“以前巡线抄表得带足干粮,一跑就是半个多月,有时候晚上借宿在老乡家偏房,现在都电脑采集了啊,抢修也拿着手机就能‘接单’,方便啊!”

“就是就是,你们看还有无人机巡线、机器人巡检呢,铁塔上还有360度监控连接手机呢,真是先进呐!”

“济源电网在新一代人手中实现了普通电网向坚强电网的华丽转变,以后能发展成啥样真是想都不敢想。”

时代的脚步滚滚向前,服务的手段推陈出新,智能化的电网运维方式和客户用电体验方式引起老一辈的惊叹和惊喜。

岁月有痕 光明无限。70年间,电力,从稀缺品到必备品,从一切为了前线到一切为了人民,变的是人民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一如既往的是济电人矢志不渝、衷职履责的使命担当。(张娇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