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岁月 | 为解决济源山区“吃水难”,他们这样做……

2019-08-23 17:35来源:济源网责任编辑:贾迪

上世纪70年代,修建水库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20世纪70年代,济源县委、县政府在顺利完成蟒河流域治理、引沁济蟒工程后,又响亮地提出“向高山水利化进军”的战斗口号。历时7年苦战,王屋山水库、鳌背山水库和天坛山水库三大水利工程横卧王屋山腰,汩汩清流浸入王屋、大峪、下冶、邵原4个公社的田间地头,使13.5万亩“火旱田”变成了“保丰田”。全县灌溉面积也由1965年的19.5万亩,扩大到1975年的42万亩。

  一位修建王屋山水库的亲历者回忆到,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山沟沟泉水一点点流,提起个挑水心里发愁,十里路上吃水贵如油……”由此可见,当时山区群众吃水十分困难,大家做梦都想着水。王屋山水库工程开工后,广大群众积极性很高,纷纷拿着工具主动投工投劳,一家三代齐上阵的情景随处可见,建设工地热火朝天。 修建水库,工程都在深山老林之中,施工条件十分恶劣,山区人民可没少吃苦。大伙儿都是“背干粮带着水,住帐篷睡在地,白天烈日暴晒,夜晚蚊虫袭击”。面对高山陡壁,沟壑山梁,广大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运送建材,冒险作业,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就算是雨天,他们也是身穿雨衣、雨裤,躺在水中焊接钢管。在漆黑的山洞中,每班工人工作长达数小时。工程测量时,山上荆棘遍地、杂草丛生,阻隔了测量人员的视线,他们只好一边用镰刀开路,一边开展测量工作。有一次,几名技术员正在山头勘测,忽然电闪雷鸣,暴雨欲来。他们震惊之余,撑开自带雨伞,继续勘测。不料,霎时风急雨骤,并将雨伞打落在地。他们只好用衣服包着勘测仪器,匆匆收工回营。经过愚公儿女坚持不懈的努力,清冽的甘泉从崇山峻岭之间流入千家万户,王屋山供水工程竣工典礼那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对联。看着白花花的水流到自家的水池里,村民们甭提多高兴了。

  三大水利工程的兴建,是济源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见证,是愚公儿女勇于开拓创新的伟大壮举!随着“三大水利工程”的建成投用,愚公故里展现出一幅幅崭新图景!从2001年起,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把农村饮水工程列入全市重点工程,每年财政列支专项资金,掀起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持续高潮。2003年,完成全市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任务;2004年,启动饮水安全工程试点;2008年,天坛山供水工程、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用上自来水。

  而今,站在巍巍王屋、太行之巅极目远眺,绵延起伏的山峦间,那“高峡平湖”,那输水管道,那供水站所,那汩汩流淌的安全水……无不彰显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为民、爱民的情怀!(济源网记者 李鹏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