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建成的第一个广播“三化”乡(机房)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个声音,也许您无数次地听到过。这个伟大的历史瞬间,就是通过广播,传向全中国,传向全世界。
那一天,这个如洪钟大吕般的声音也通过电波传到了济源。早在1949年的2月,太岳第二专署就给济源县配置了一台五灯电池电子管收音机,建起了全县第一个收音站。1949年10月1日,当这个声音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时,我们的第一个收音站也转播了这个声音。这个刚刚走出冬天的小县城,血,在沸腾!衣衫尚且单薄的愚公儿女的心是暖洋洋的。
而今天,小编要讲述的故事就和济源广播有关。
图片的主人公叫做李军红,正在控制台前认真操作。机房里,局促的空间,简单的设备。
这是咱济源建成的第一个广播“三化”乡(机房)。“三化”是机房设备正规化,信息传输专线化,喇叭安装标准化,当时广播的“三化”标志着济源的传播事业实现又一大突破。
“那是1988年,我刚参加工作第三年,济源的广播就开始标准化了,还建了机房。这个机房是济源第一个建成的广播“三化”乡(机房)。确实挺激动,当时觉得条件很好、很先进。没想到啊,现在的媒体行业能发展成这样,真是日新月异。”虽已不再从事广播行业,但回忆起当时的点滴,李军红历历在目。
是啊,谁也不曾想到,70年间,济源传播文化的渠道从家家户户的大喇叭到现在普及的电视、手机、电脑;从只有一台收音机的收音站,到成为一级机构的济源人民广播站,再到今天的济源人民广播电台、济源电视台、济源日报、济源晨报、济源网、济源融媒中心;从一种媒体到全媒体的传播,一代又一代的传播者们,几十年如一日,凭借手中的一支笔、一张纸、一个摄像机,从晨曦微露到灯火通明,从家长里短到市政要情,从拥堵的行车高峰到豪迈的飞天神州,用饱满的热情和质感的声音和文字,向世界描绘着大美玉川,讲述着愚公精神,演绎着精彩济源,传播着济源文化。
70年间,济源传媒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
大型舞蹈《愚公魂》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现代豫剧《非常妈妈》荣获第三届中国豫剧节剧目奖;古典豫剧《愚公》获得河南省文华大奖展示了济源荣耀。
2013年,济源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2014年,济源被确定为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市,为全省唯一;2015年,济源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为全省继郑州、洛阳之后的第三个城市;2017年,济源顺利通过了文化部对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中期督导。
济源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品位、飞速发展的传媒行业以及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方式,为高速发展的济源走向世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济源这座文化城市、魅力城市在世界的舞台上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吧。(济源网记者 原芳纯)
示范区实现了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打通了胸痛救治“起跑一公里”和急救网络“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内胸痛患者搭建起了一条高效、畅通的“生命绿色通道”。
2025-04-30连日来,王屋路升龙城段提升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昼夜奋战,以“两班倒”作业模式抢抓工期。
2025-04-304月27日至29日,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以“血脉相连传递温暖”为主题的无偿献血活动,以热血为纽带,以爱心为桥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大爱精神。
2025-04-30截至2024年,济源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助学善款600余万元,精准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低保户、重残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3500余人次,用慈善力量筑牢教育公平底线。
2025-04-30为营造文明和谐、安全舒适、有序宜人的旅游环境,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