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正村:“空心村”变身“花园村”
关注济源手机网
盛夏时节,树木葱茏。6月29日,记者走进五龙口镇西正村。举目望去,沃野平畴,阡陌纵横,绿树掩映的屋舍与游园浑然一体,一面面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文明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内容的文化墙令人眼前一亮。眼前的情景,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空心村”。
西正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600余年历史。沁河“沁渠枋口”之广济渠蜿蜒于村东,不淤不塞、长流不断。晋煤外运“黄金通道”208国道穿村而过。全村辖12个居民组,有2343人,1900余亩耕地。
“以前村里没有统一规划,村民建房、植树都比较随意,房前屋后堆满柴垛,直接影响宅基地划拨和村民出行。”该村第10居民组组长贾绍胤回忆,几年前,要在村里建房,不是东家树木碍事,就是西家老房占地,纠纷不断。
那么,如今村里为何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秘诀?
该村第6居民组组长贾邵敏给出了答案:村里选出了一个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的好班子。
据介绍,贾邵敏口中的好班子履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里最大的问题——“空心村”。支村两委班子商议对策,逐户做群众工作,寻找破解办法。经过80多天协调,全村共拆除危房130余座,疏通硬化道路2100余米,腾出宅基地140余处,满足了村民对宅基地的需求。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西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贾通车说,他带头流转土地600亩,发展水稻产业,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提供临时就业岗位100余个,每年发放工资款25万元。目前,该村土地以亩均800斤小麦的价格全部流转,农户到流转地打工,每天有50元至100元不等的收入。
“激发村民建设家园的主人公意识,自愿为村庄建设出力。”贾通车介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西正村新建了党建阵地、文化广场、敬老院,修通了8条村道,疏通了排水沟,安装了路灯,完成了村庄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等工作。
村民既是美化家园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正在跳舞的村民李麦英告诉记者:“村里环境真的变化太大了。过去村里没有一条好走的路,现在村里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美化。我们如今就像生活在花园中,真的很有幸福感。”
“别看我们生活在乡村,但环境很好,一出门便是景,晚上吃完饭出来散散步,别提有多美了!”村民王志国笑呵呵地说。 (济源日报记者 张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