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科技创新助推现代农业升级

2019-06-24 09:39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刘永芳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产业兴。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科研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绿色优质、节本高效、功能健康农业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伟业中贡献更多、更大的农科智慧和农科力量。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习近平

农业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市农科院作为我市主要的农业科研部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更好发挥现代农业的助推器与引擎作用?今年,一场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之风在市农科院掀起。年度工作安排部署动员会上,院长尹国红提出,要主动顺应时代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眼界和更大的气度,保持永不懈怠的昂扬斗志,保持咬定青山的战略定力,保持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谱写科技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大学习指引大调研,大调研深化大学习。

5月以来,市农科院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骨干人员等30人,到开封市兰考县、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等,学习交流和实地考察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绿色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学习归来后的座谈会上,科技人员交流学习心得,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以解决农业科技问题为己任、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

这是我市注重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学历和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农科团队的一个缩影。市农科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有计划分层次组织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并通过月例会、学术交流会等,加强内部学习沟通,重点培养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科技骨干。

与此同时,市农科院还鼓励年轻的科技人员主持科研项目和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着力提升其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

5月24日,60多个蔬菜种植大户参加了由市农科院组织的早春番茄优质栽培技术培训。针对番茄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科技人员还为农户进行了“面对面”“手把手”指导。从年初开始,38名科技特派员就奔波在邵原、王屋、下冶、大峪、克井等镇,开展产业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

在实践中最能了解农情。市农科院在去年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基础上,今年又增派科技人员,继续送技术下乡,服务农业生产,满足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我市持续开展的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科技人员的“三农”情怀,增强了科技人员建设繁荣富裕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习近平

大学习大调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工作落实。对于农业科技人员来说,就是着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月底,苹果进入果实膨大初期,也是增加果实富硒含量的第二个关键阶段。邵原镇史家腰、崔家庄的果农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均匀地把富硒液肥喷洒到苹果树上。市农科院林果室科技人员李铭说:“目前这两个村富硒苹果种植面积在1200亩左右。这两年,通过富硒技术应用,苹果亩均增产1000斤左右,亩均增收3000到4000元。”

富硒农产品研究是市农科院近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科技人员的努力,富硒农产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涵盖粮食、蔬菜、水果、禽蛋等23种,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把“金钥匙”。科技人员还起草制定了8项绿色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申报的2项国家发明专利已通过实质性审查。

今年,市农科院持续推动富硒农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农硒宝与6种肥料增效剂复配对小麦富硒效果有什么影响?不同喷施时间、不同浓度对西瓜、甜瓜富硒效果及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多大?这些都是当前科技人员研究的重点。

一方面,围绕富硒粮食、富硒果品及富硒鸡蛋等,强化富硒农业技术研究,开展最佳喷施时期、浓度等方面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富硒示范镇和富硒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富硒水稻、富硒小麦、富硒红薯、富硒果品等一批特色科技示范基地,促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示范带动硒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加强创新攻关,不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种业是农业领域科技含量高的基础环节,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选育1至2个小麦新品系、玉米新组合参加省级试验。4月,小麦新品种“济研麦10号”顺利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目前,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致力于成果转化,让这一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的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其他方面的科技创新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围绕农业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有机肥应用、农药化肥减量化、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循环农业、优质高效生产模式集成等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助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科技人员坚持产业化导向,围绕农业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一项项地攻关农业关键技术,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要舍得下力气、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

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不仅要写在论文里,还要面向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第一推动力。

这一点,我市的农业科技人员深以为然。在强化科技创新的同时,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兴的通道。

在承留镇玉阳村“四优四化”核桃示范基地,枝头的核桃个个饱满、长势喜人。园区内随处可见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田间害虫;土壤检测设备实时检测土壤水分、温度……科技人员刘星明说:“今年在示范基地开展高接换优、病虫害综合防控、高效省工整形修剪等技术示范,引导带动标准化生产,促进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离不开基地示范。市农科院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通过建设优质高效科技示范基地,集成推广高效实用新技术。2018年,市农科院就通过科技示范基地,引进蔬菜、林果、青贮玉米、苜蓿、大豆等新品种新技术70项,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今年,市农科院持续建设完善30个蔬菜、林果、粮食、中药材等绿色优质高效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研成果试验示范及转化应用。这些基地成为农业科技的“集散地”,农业科技链条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实现了无缝对接,促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产业化、品牌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以解决行业、产业和区域性重大问题为导向,农业科技人员今年重点围绕贫困村和各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或主导产业,进一步细化科技服务内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目前,农业科技人员已到邵原镇崔家庄、史家腰和下冶镇中吴村、竹园村、朱庄、曾庄,及承留镇卫佛安村、坡头镇石槽沟村、克井镇金水村等村,开展苹果、石榴、核桃、花椒、西瓜、粮食等技术培训指导800余人次。

只有抓好科企对接,科技成果才能离产业足够近。市农科院主动对接服务4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开展科技合作,在优良品种、技术应用、科技项目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服务,示范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引进示范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科技转换支撑。

“我们坚信,只要方向对了,一步步走下去,再远的征程也终会抵达。”农业科技人员永不止步,正在为满足乡村振兴中人们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交上合格的时代答卷而持续耕耘。(济源日报记者 史方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