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走近古法造纸 传承千年技艺 我市省级非遗项目白棉纸制作技艺展厅建成

2019-06-13 11:00:02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学慧

卫中茂演示造纸流程

济源网讯(济源晨报记者 黄一冰 文/图)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为保护我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棉纸制作技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自2017年开始,我市加紧对白棉纸制作技艺进行抢救保护。经过前期咨询和走访调研,我市制定了保护工作计划,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昨日,我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棉纸制作技艺展厅正式建成。

据了解,白棉纸,又名檀皮纸,其制作技艺传承于我市克井镇寨河境内圪料滩,至今已有四百年多年的历史。作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手工产纸区,济源白棉纸的原料及工艺都具有独特性。走进白棉纸制作技艺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白棉纸手工工艺流程,每一道工序中都蕴含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据相关专家介绍,济源造纸历史悠久,早在元代的文献中就有济源纸的记载。清代以来,更是以优质白棉纸著称,堪称北方造纸工艺发展历史的缩影。2011年,白棉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克井镇卫中茂作为其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老工艺,它的故事鲜有人知。但作为白棉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卫中茂对这一“古法造纸”却有独特的感情。

昨日上午,在玉川大道“克井镇文化站”的白棉纸制作技艺展厅,济源晨报记者见到了卫中茂。卫中茂今年66岁,是克井镇圪料滩人。他回忆:“在我小的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候无论生活还是学习用的纸都是自家制作的白棉纸。每到冬季,父亲和爷爷都会到家附近砍些青檀的枝条回来造纸。有时候,还会有商人前来购买。后来,随着造纸技艺的发展,白棉纸的制作技艺被历史湮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为了能够将这一技艺传承下来,自2000年开始,我将家里的造纸工具重新整理,按照父辈所教授的造纸方法再次复原这项技艺。”

虽然是一张薄薄的纸,但没有多少人能联想得到一张手工棉纸的背后,是千百年制作技艺不断锤炼、升华的结果。在卫中茂多次实验下,白棉纸制作技艺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卫中茂介绍,白棉纸的制作工艺可细分为砍檀、蒸檀、放檀入坑、倒水蒸檀、出檀泡条、剥皮等72道工序。其制作原料为青檀皮,是我国优质手工纸宣纸的主要原料,具有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等特点,故有“千年寿纸”的誉称。白棉纸是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传统用纸,国家管理局和市档案馆都曾用此宣纸来记载各类文书文件。

“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培养济源传统白棉纸制作的传承人,搭建济源白棉纸制作技艺的宣传窗口和手工造纸交流平台,强化宣传,提升传承保护的影响力,将白棉纸打造成济源传统文化的一张烫金名片。” 市文化馆副馆长李睿芳说。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