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从打开山门到引凤竞栖

2019-06-04 16:56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鹏鹏

从打开山门到引凤竞栖 - 济源网数字报

昔日,愚公移山打开山门看世界;今朝,愚公后人环境筑巢“凤”竞栖。

5月26日,来自北京的葛明珍随爱人回济源探亲,让她想不到的是,在市区坐公交车外地人和本地人一样都免费。“济源绿色出行理念值得称道,让外地人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这只是济源多角度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方面。

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推行高效“集成服务”,新开办企业只需要4个小时;不动产登记、房管、税务3部门合并办公,实现流水线作业,缩短了资料审核时间;用手机验证码登录网上办税系统,动动鼠标就能把日常涉税业务办完……

地处豫西北、晋东南交会地带、有着愚公移山精神奋斗基因的济源,在新时代如何搬走阻碍高质量发展的无形之山?

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我市正致力于为愚公故里贴上高质量发展的新标签。

坚持需求导向,搬走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项目落地哪个环节效率低,企业发展哪些方面是瓶颈?

“要从企业办事的堵点、企业发展的难点做起,搬走一块块阻碍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是铁了心的。

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一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放管服”改革在我市落地生根。

“省里2018年新设立企业办理时限是4个工作日。”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科的尚运霞说,随着我市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正式运行,新设立企业办理时限压缩到4个小时以内。这效率在全国都是数得着的。

在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方面,从最初办理人员在几个部门之间来回跑,到不动产登记、房管、税务3部门合并到专区,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办理”,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分别压缩至5个工作日、3个工作日,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实现了即时办结。

为摸清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我市以“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调研,建立“百名干部帮百企”机制。“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便是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

去年10月,中国银行济源分行等金融机构与河南龙兴钛业等企业签订11个融资项目,总金额近8000万元。据统计,去年,我市共为178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服务,并通过建立银税合作机制,为183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我市发扬“店小二”精神,提高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激活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强化流程再造,打造方便群众、企业办事的“绿色通道”

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我市的做法是让“放管服”改革顺着群众的期盼走。

前些年,群众办事得找熟人、托关系、来回跑。近年,我市围绕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少跑腿、少求人、少等待、少麻烦,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间,让群众享受到了“放管服”改革红利。

王屋镇石匣村的刘广州计划新建一个养猪场,相关行政审批工作人员提前介入,帮他选址、规划布局,并指导建设,以确保项目一次性通过审批。亲身感受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捷高效,刘广州感慨地说:“老百姓现在办事容易了。”

过去,教师资格证集中办理时,市民之家办理窗口前等待的人排成了长龙;而现在多个窗口同时接件,没有了等待的队伍,取而代之的是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去年12月10日,我市401项行政审批事项统一进驻市民之家和相关分大厅。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6739件,其中4305件当场办结,当场办结率达63.9%。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各部门按照各类事项办理时限,梳理各自的办理流程,减时间、减流程、提效率,让企业和群众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济源山区面积超过80%,农村人开个小饭店,需要跑工商、跑税务、跑食药监……现在,市民之家构建起市(市民之家)、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级便民服务体系,群众办事更加便利了。

北海街道碑子居委会居民李体洲身体不好,儿子又在外打工,居委会代办员就为他全程代办了重症残疾人低保,解决了老李的后顾之忧。“像这样的代办员,北海街道共有18个。”北海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推行“有事你找我”的全程代办和上门服务,基本实现群众“小事不出居,事事有人管。”

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怎么样,目标考核是“指挥棒”。营商环境在全市考核中的权重和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一样,分值都很高。市目标考核部门相关人员介绍,对营商环境的考核已实现市直部门、镇(街道)、村(居)全覆盖。

环境宜居宜业,筑起人才企业竞相栖息的“幸福暖巢”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在济源人眼中还有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去年10月,在广州举行的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上,济源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诸多荣誉,让生态宜居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去年4月,省统计局首次公布的各省辖市绿色发展和公众满意度指数显示,济源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从打开山门到引凤竞栖 - 济源网数字报

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济源不断提升城乡承载能力,城镇化率达62.36%。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卫生城市等桂冠纷至沓来。

宜居宜业让济源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今年3月份举行的中国(济源)优特钢深加工产业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15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2019·中国(济源)白银首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白银城投资洽谈会上,20家企业与我市签订项目合作协议,5家企业与我市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市商务局的统计显示,1至4月份,我市累计利用省外资金77.5亿元,占全年目标的34.6%。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更多市场细胞活力。济源工商部门的统计显示,1至4月份,济源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469家,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近6万家。

营商环境的优化、各类企业的集聚,也带来了就业人数的增加。济源人社部门的统计显示,去年济源新增就业1.5万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1%。

良好的发展环境,也让济源的人才“朋友圈”越来越大。近年,济源先后引进各类高层次和紧缺人才1500余名,百人拥有人才比达到11.7%。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说,我们要不断提标提速,继续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济源的名片,成为推动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济源日报记者 苗慧玲)

(原标题:从打开山门到引凤竞栖——济源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