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杨大夫待俺比亲人还亲”

2019-06-04 15:24:47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鹏鹏

“杨大夫待俺比亲人还亲” - 济源网数字报

早晨的市中医院,一片寂静,几位面色苍白、神情痴呆、语言不利的中老年人,或坐在轮椅上,或蹒跚于墙线一侧,或颤颤巍巍走在行人中……5月22日,记者见到中风一科主任杨红琴时,她正在了解这些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此,她说:“看到患者康复走出医院,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觉得一切苦与累都很值得。”

1995年,杨红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中医院工作。她对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她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医术,能够为病人看透病,并对症下药。于是,杨红琴订阅了许多医学杂志,利用微信、微博、QQ,并通过河南省糖尿病诊治、内分泌医学研究、神经内科知识探讨等多个电子传播平台,学习医疗新政、医学新知识。

不懈的努力,大胆的探索,使她的业务更加精进。从医24年来,她始终践行着“病人以生命相托,责任重如山”的医学誓言,进行科技攻关,总结临床经验,应用新方法、新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在杨红琴心里,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一位患者突发脑出血,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则,抽搐,生命体征不稳定,家属非常着急。她接到值班医生电话后,立即打的赶往医院。由于下雪路滑,她上台阶时重重摔了一跤,衣服都湿了。她顾不得寒冷和疼痛,立即投入到抢救工作中。直到患者病情好转,她才发现自己的半个身子都摔得黑青,疼痛也才散开。护士李秋朋告诉记者,像这样半夜三更往医院跑的,她可不是一两次,而是随时都会发生。

中风科收住的主要是脑血管病患者,病人多,并且大多数为农村老年病人。他们来看病大多不方便,且需要长期服药治疗。面对这些情况,杨红琴为他们提供自己的电话,并坚持开通24小时就医绿色通道,随打随接。她的同事冯兰洁说,有些患者经常午休时间打电话,杨红琴总是耐心地为患者解答疑问。对于有些偏瘫、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她还上门为患者诊治。面对这些增大的工作量,超工作范围的劳动和付出,她总是淡然一笑。

“杨主任在吗?我前一阵在这里住院借你的钱,今天来城办事给带来了,真是太谢谢你了。”采访中,一位患者前来还钱的情景,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医生介绍,一些孤寡老人住院后无人照管,杨红琴就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为患者翻身、接痰、端屎端尿。有很多老人出院时不舍得走,口口声声说:“杨大夫待俺比亲人还亲!”

杨红琴的医德、医术和人品,就像高雅的古琴曲一般,让患者感受到无限的温馨与美好。她不仅在医院坐诊,还经常送医下乡,义务问诊。多年来,大峪、王屋、邵原、坡头等偏远镇,都留下她的足迹。为了使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好,杨红琴每次下乡宣讲前,都加班整理资料、讲稿和幻灯片,将深刻的理论知识浅显化、直观化。冯兰洁介绍,杨红琴经常利用休息日,下乡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并结合病例,为广大群众宣讲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受到了乡村医生和百姓们的一片称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红琴在济源医界享有良好的口碑,曾先后获得济源市“五一劳动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十佳医生”“最美济源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她所带领的科室也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专科。  (济源日报记者 张佩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