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2019-05-27 10:40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李鹏鹏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 济源网数字报

深化改革,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我市今年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号,指明了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市委的擘画振奋人心。新一轮的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全市将在巩固现有改革成果的同时,从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出发,着力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推动人才、土地和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不断取得农村改革新突破,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完善制度 唤醒更多“沉睡”的土地

“把土地流转出去,不但能收租金,还能在流转土地上打工赚钱!”在五龙口镇西正村,不少村民得益于土地流转,收入增加了,日子过得更滋润了。

西正村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生动实践,正是我市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我市加速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坚持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所有权证由国土部门统一颁发,依法维护农民集体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益;探索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实现形式,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确保颁证到村到户,严格保护承包农户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探索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实现形式,在五龙口镇、梨林镇率先进行试点探索。

受益于“三权分置”制度的实行,一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公司、合作社等脱颖而出,广大农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总结改革经验,巩固改革成果。

与往年不同,今年农村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完成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工作,探索农户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财产权入股发展农宅合作社模式。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开展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

随着这些重点工作的实施,更多“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激发活力 让农民共享更多改革红利

“商山四皓隐居地,世外桃源金花石”,古老的传说为承留镇花石村添上了一笔诗意的色彩。如今,花石村凭借改革东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前不久,花石村成立文化旅游公司,举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迎来大量游客,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花石”。

让农村集体资产“化茧成蝶”,从“死资产”变成“活资本”,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我市一直在做有益探索。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年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定下了目标:全市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居)占总村(居)数的8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总村(居)数的45%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总村(居)数的15%以上。

改革要顺利推进,必须扫清改革路上的“拦路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上半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真正澄清集体家底,明晰集体产权关系;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完善市、镇两级交易平台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产权有序流转增值;持续开展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持续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和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

这些措施,都将有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融合发展 实现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完善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事关未来新型城乡发展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大量优质要素资源不断流向城市,农村发展一定程度上缺乏动力和活力,空心化问题突出。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积极引导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迫在眉睫。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指出,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发挥好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战略平台作用,推动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

空间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地理载体。我市按照“一核两区两带多点”发展格局,突出全域产城融合特色,统筹人产城三大要素、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使城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按照全域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小城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百城建设提升工程,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支撑点,发展小城镇能够拓宽农村人口转移的承接空间,有利于社会资金与社会人才向农村流动,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的内生动力、加快城乡融合的整体进程。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使之成为新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地方。 (济源日报记者 史方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