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守望青山绿水 构筑生态屏障

2019-05-13 10:51:21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刘永芳

梅花鹿(资料图)

南山林场工作人员检查放置在野外的红外相机

通身棕黄色的皮毛上遍布着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矫健而有力的身躯不时在山林中跳跃,渴时低头饮上两口山泉水,饿时抬头嚼上两片娇嫩的树叶,乏时寻一树叶密布的地方小憩一会。这,就是梅花鹿的日常。

2018年5月4日,36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落户南山林场,自此在我市安家,这也是我省首次开展对人工饲养的36只梅花鹿进行野外驯化活动。自落户我市以来,梅花鹿已经迎来了不少新成员,梅花鹿种群也在不断扩大。如今,一年过去了,这一宝贵的“林间精灵”在我市过得怎么样呢?2019年5月10日,济源晨报记者在南山林场高级工程师贾长荣的带领下,深入位于南山林场的河南省野生动物野外驯化基地,沿着梅花鹿生活的足迹与粪便,进行了一场为期5小时的大追踪。

想与梅花鹿亲密接触可不简单

除了要有运气,还得有身好“本领”

在没有到河南省野生动物野外驯化基地时,很难想像这些“林间精灵”就生活在离市区仅20公里左右的“城市后花园”——南山林场。

还没有进入林区,贾长荣就告诉济源晨报记者:“林子里的荆棘可不少,走进去要小心点,别受伤了。”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当济源晨报记者与贾长荣一行走进林区,还是吃了一惊。

“老贾,确定咱就走这里?”“没错,这条路能直接通到梅花鹿饮水的地方,发现梅花鹿的几率可大了。”贾长荣所指的路,与传统意义上的路可不太一样,或者说根本不能称之为路。只见林区灌木丛里有一条经过人们长年累月行走所形成的路,地上是一层又一层枯草败叶,两旁是长势杂乱无章的各种灌木,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路狭窄到仅能允许一人侧身通行。

在贾长荣的带领下,济源晨报记者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踏入这片陌生的林区。

当天阳光充足,气温也不低,可林区温度并不高,甚至能感受到吹在脸上的微风还有丝丝凉意。“喳喳喳——”突然西边传来了阵阵鸟鸣声,济源晨报记者赶忙转头,定睛一看,原来是数只喜鹊正落在地面觅食,“老贾,咱这儿的喜鹊个头儿明显比城里的大一圈,你看那肥硕的肚子。”

都说看到喜鹊象征喜事临头,刚走进林区,就能看到喜鹊,这可是个好兆头。

俗话说,“宁走十里平,不走一里山”,在林区里走不到半个小时,济源晨报记者就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由于行走的路没有专门修整过,每走一步都得需要把挡在前方的荆棘、枯枝树条拨到一边,没一会儿,济源晨报记者就发现左脚脚踝处有痒痒的感觉。低头一看,脚踝处被野生蔷薇枝干划了3道血痕,除了野生蔷薇,林区里还有刺槐、荆条等“拦路虎”,真是防不胜防。

发现梅花鹿留下的脚印与粪便

沿着这些蛛丝马迹,终于一睹真容

“快看,这里发现了梅花鹿的粪便,数量还不少呢。”济源晨报记者赶忙跟上贾长荣的脚步,发现这次发现的梅花鹿粪在一撮灌木丛旁边,看上去似乎与羊羔粪便没有明显差别。

贾长荣一行先是蹲下身子拿起卷尺对这次发现的粪便进行记录,随后从一旁拿起一段枯枝将梅花鹿粪便捻开,“你仔细看,这粪便中还有不少乔木、灌草的残渣,这可是梅花鹿最喜欢吃的。”济源晨报记者看到,梅花鹿的粪便呈不规则圆形颗粒状,大概有百余粒。

很显然,刚刚发现的梅花鹿粪便让大伙儿很振奋,说明有梅花鹿固定生活在这片区域。这时,贾长荣低声说道:“手机调成静音,说话声音低一些,梅花鹿机灵得很,别惊扰了它们。”

当日上午11时许,济源晨报记者与贾长荣一行走到了林区的水沟附近,两旁除了各类杂草灌木,还有一片片竹林。此时,走在最前方的贾长荣突然停下了脚步,“大家别动,那边的林子里好像有两只梅花鹿在休息。”济源晨报记者向贾长荣指的方向望去,发现果真有两只梅花鹿。趴在地上休息的梅花鹿和地上的落叶颜色较为接近,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这两只梅花鹿或许是跑累了,便寻了这块有树荫的地方乘凉休息。济源晨报记者与贾长荣将挂在胸前的相机抬起,对准两只梅花鹿开始拍摄。“咔嚓 咔嚓”阵阵快门声出现在静谧的林区。听到有不属于山林的声音出现,休息中的梅花鹿很是警觉,立刻站起身,迅速奔跑着离开了这里。济源晨报记者与贾长荣一行赶忙追了上去,不过由于林区植物茂密,不到10秒钟,这两只梅花鹿已不见踪影。

“哎,真可惜,没抓拍到梅花鹿休息的身影。平时用相机还不觉得快门声大,这次都是快门声坏了事儿。”贾长荣拿起手中的相机,一边查看刚刚拍到的照片,一边向济源晨报记者说,“这也算是开门红了,接下来下到沟里,到水源处再找找。”

有了这次经验,大家更加小心,可以说每一步都是轻抬轻放。

上午12时许,大家经过“跋山涉水”终于到达水源处。在这里,梅花鹿日常生活留下的印记明显增多。济源晨报记者走上前,发现脚印还真不少,有些明显较大,有些略小。“你看这岸边的坑洼处,全是梅花鹿的脚印。”贾长荣指着水源边上的滩涂说道,“大脚印应该是公鹿的,小脚印应该是母鹿或幼鹿的。”

也许是之前发现的两只梅花鹿给种群报了信,大家沿着水源处走了足足一圈,也没有发现梅花鹿的身影。

5个小时的寻找,大家虽然没有拍到完整的梅花鹿照片,但见到了梅花鹿“真身”,也算是不虚此行。

生活环境从“草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一年里已有8只“鹿二代”出生

“这36只梅花鹿大多是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2003年左右救护的梅花鹿的后代,之前在郑州生活,受环境影响,对纯野外环境可能不太适应。”贾长荣介绍,去年5月份,为了能让梅花鹿充分适应新环境,专门为它们划拨了面积达200亩的新家,并定期投放干草等饲料。

刚开始,这群梅花鹿面对陌生的环境还有些“羞涩”,基本上不单独行动,面对为其精心准备的干草也抱着怀疑态度。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梅花鹿逐渐放开了戒备心,适应了新环境。

200亩的新家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由于每只梅花鹿的野外生存范围至少需要60亩山林面积,这群梅花鹿熟悉新家后,很快就开始分家。“这36只梅花鹿中,有19只雄性,17只雌性。梅花鹿种群中,只有强壮的雄性才有交配权。”贾长荣介绍,这群梅花鹿很快就分成了数个小种群。

为了能让梅花鹿在林间自由生活,南山林场又为它们开辟了2000余亩的新家。新家环境可以说非常优异,森林覆盖率有97.8%,乔木、灌木等植被充足,环境清幽,人为活动少,非常适合梅花鹿生存。

梅花鹿在为它们定做的“金窝窝”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2018年6月,分布在林区内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数只梅花鹿幼崽照片,这意味着梅花鹿已经完全适应了我市的环境。

“梅花鹿的妊娠期约240天,产崽基本在5月至6月初。这群梅花鹿来我市前,已经有部分雌鹿‘身怀六甲’。”贾长荣介绍,经过为期一年的监测,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群梅花鹿已经育出8只幼崽,并且毛色红润,个个膘肥体壮。

“惊鹿游兔在我傍,独唱乡歌对僮仆”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比邻而居

历史上,野生梅花鹿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如今只有东北长白山、大兴安岭、浙江临安、江西彭泽、四川诺尔盖和甘肃迭部等地有少量分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野生梅花鹿只有不到2000只,想要让一个濒危物种种群逐渐恢复“元气”,将驯养的物种种群野化放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而我市野生动物野外驯化基地就承担着这个重任。

据国家相关规定,只要野生梅花鹿固定在某个地方野生繁殖三代,那么国家就会认定该地有梅花鹿种群。“这些‘鹿二代’会在2至3年产下第三代梅花鹿,这样我省将增加一种野生动物。”贾长荣兴奋地说。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咱基地布置有数百个红外相机,这一年中,没有发生一起破坏性事件。”贾长荣对济源晨报记者说,南山林场内有南山省级森林公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济源市民的后花园。

“前来游玩的市民虽然多,但是护林员在日常巡林中发现,开车的市民每当路过基地时,都会刻意放慢车速,自觉不鸣笛;在森林步道散步健身的市民,也会自觉带走产生的垃圾。”贾长荣介绍,仅去年,就发生了数起市民发现受伤的野生动物后,主动联系护林员对其进行救助的事情。

南山属太行山脉,是植物的宝库、动物的天堂。植物种类有1500余种,曾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红腹锦鸡等珍贵动物。

唐朝诗人张籍做过这样一句诗“惊鹿游兔在我傍,独唱乡歌对僮仆”,正是因为我市生态环境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正与我们比邻而居。(卢光 济源晨报记者 王峰)

(原标题:落户我市一年的36只梅花鹿已经有了8只崽 守望青山绿水 构筑生态屏障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