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第一书记杨延武: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对得起群众期盼
关注济源手机网
杨延武(左一)与村民攀谈
建设后的偏看村引来不少游客
约好了5月1日上午8点一起去大峪镇偏看村,等到济源晨报记者7点半出门给杨延武打电话时,他已经快到目的地了。
“记者朋友,不好意思,今天劳动节,我们打算举行一个升旗仪式。感觉时间有点早,好不容易赶上节假日,不想让你们那么辛苦,我就自己先过来了。”电话那头,杨延武笑呵呵地说。他似乎忘了,自己也处在假期。
杨延武,市水利局下派的驻村扶贫干部,2016年4月来到大峪镇偏看村,成为偏看扶贫第一书记。这个“五一”假期,他放弃与家人一起外出游玩的机会,将原本与家人和乐的海边游,变成了坚守岗位的偏看游。
待济源晨报记者驱车赶到偏看村村委大院,升旗仪式已经举行了一半。杨延武站在队伍前面,望着冉冉升起的红旗,跟着音乐轻声唱着国歌。
暮春的气温逐渐升高,阳光已经开始有了夏天的“力道”,太阳下,杨延武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咱偏看风光秀丽,欢迎你们带更多朋友过来”
正赶上“五一”假期第一天,地处大山深处的偏看村一片热闹:河道两旁、山路间,到处是结伴而来的游客。
村里几位老人坐在大石头上,看着河道两旁嬉戏的游客和新修的河坝,脸上满是自豪,“杨书记一来,咱偏看村也成旅游村了!”
时间回到2016年4月。那时,杨延武作为水利局驻村干部刚被派到偏看村。“一头雾水”是杨延武那时候的感觉。当时,偏看村还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单调的粮食种殖和零敲碎打的散户养殖,闭塞的交通和信息环境,使得有385户村民的偏看村里104户都是贫困家庭。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杨延武发现,偏看村山美水美,一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风景并不比自己去过的一些景区差,只是苦于无人开发。“如果偏看村的风景走向大家的视线,吸引更多人来偏看,那百姓的生活一定会大有改善。”杨延武暗自思量。他先是协调相关部门对村内安全饮水管网、全村电网进行改造提升,对村里的红卫渠进行修缮,有效解决了偏看村农业灌溉、安全饮水和安全用电的问题,之后又协调交通部门建了偏看大桥,并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硬化。
“走,我先带你去看看村里正在打造的‘桃花源’项目。”当日,升旗仪式结束后,杨延武拭了把额头的汗扭身对济源晨报记者说。
在杨延武的带领下,济源晨报记者来到了“桃花源”项目之一:遇仙沟。虽是村庄,但遇仙沟的风光着实让人惊艳。小溪穿沟而过,一旁的观光路顺溪而上。“这是合作公司请专家修建的。”杨延武介绍,由于偏看村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一穷二白,为了让偏看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杨延武带领支村两委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四处招商引资,引来了河南踏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偏看村投资开发偏看村“桃花源”田园综合体和康养小镇项目。“计划投资1.26亿,规划期5年,项目建成后偏看村村集体收入每年不低于20万元。”杨延武高兴地说。有了投资公司,偏看村的发展有了保障,修路、建景区,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也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怎么样,我们偏看的风光如何?”一路上,我们遇到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每每看到游客,杨延武总会凑上去询问,“欢迎你们再次来玩”成了他的口头禅。
驻村这3年,杨延武早已把偏看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劳动节在偏看过,我的心里才踏实”
从遇仙沟回来,杨延武又与偏看村党支部书记赶往村里正在施工的一条路上查看情况。忙完这些事儿,已是上午12点多。草草吃完饭,顾不得休息,杨延武抹了抹嘴巴,放下碗筷,“听说老卢最近又种了几亩大葱,得去看看情况。”
跟随着杨延武的步伐,济源晨报记者在村头的农田里见到了正带人栽葱的村民卢张定。“杨书记,放假你也不休息,还来村里忙呢!”远远看到我们,老卢便操着响亮的嗓门打招呼,黝黑的脸上兴奋地泛着红光。
“假期来咱村旅游的人多,我可不能离开。”杨延武应和着,走到老卢的地里顺手拿起一把葱苗帮他一起种,“听说你今年除了蔬菜制种又种了几亩葱,可有啥为难的地方?”
“杨书记,别说,还真有……”卢张定踟蹰了一下,看着杨延武:“这葱绝对是好葱,是我从寺郎腰买回来的种子,自己育的苗,品质我不发愁,只是这销路有点儿小麻烦。”
“咳,我当是啥事儿呢。”听闻老卢的顾虑,杨延武笑着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老卢,你尽管种,销路我给你想办法,不行的话到时候我到市区的超市、饭店帮你问问,这些大葱绝对帮你销售干净。”
听闻杨延武的话,老卢满是感动。“杨书记,有你这话,我一准放心。”如今的卢张定,生活大有改善,家里6亩蔬菜制种第一年就收了近3万。今年,他又承包了几亩地种大葱,看眼下这情形,收成应该也不成问题,这一切多亏了杨书记的帮助。
几年前,卢张定一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儿子、儿媳智力残疾,家里还有两个小孙子需要人照顾,妻子留在家中照顾儿孙,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了老卢一人身上。他虽有心脱贫,奈何有劲儿使不上。“好在,有杨书记。他帮我们家享受了一系列扶贫政策,还鼓励我们搞蔬菜制种。”卢张定说,去年在杨延武的鼓励下,他将家里的田地全种上了蔬菜制种,第一年收入近3万。“这可比原来的玉米、小麦好多了。”卢张定说,杨延武的出现给了他定心丸。如今,他越干越有劲儿。“今年有了这几亩大葱,我们的收入肯定会更高。”
村里像卢张定这样脱贫的的困难家庭不在少数。这些年,杨延武组织人员和单位对贫困户进行“多对一”帮扶,对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
从卢张定家的葱地出来,杨延武又先后走访了几户脱贫户。拉家常、问困难……每到一处,都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欢迎。
“脚踏在偏看的土地上,我这心里才踏实。”从拜访的最后一户村民胡小丰家里出来已是下午5点,前来游玩的游客大多已经离去,原本喧闹的小山村又恢复了平静。望着沐浴在春光中的偏看村,杨延武感慨不已。“3年时间,我早已对这里充满感情,看着大家日子越过越好,我心里也越来越踏实。”(济源晨报记者 李亚楠)
(原标题:扶贫第一书记:杨延武“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对得起群众期盼” 扶贫3年,他常把“我们偏看”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