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五龙口 > 正文

“水稻姑娘”贾寒江

2019-04-20 08:04:31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学慧

她齐耳短发,长相清秀,嘴角总是含笑。乍一看,像个学生,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农民。确实,这位五龙口镇西正村的25岁姑娘贾寒江去年才刚刚大学毕业。看似柔弱的她,走出校门,选择的是返乡进入农门,振兴家乡水稻产业。

放下画笔回乡种稻

“回乡创业的最初想法是想把济源没落了的水稻文化捡起来。”一提到水稻,贾寒江的眼睛里立刻闪耀出聪敏和刚毅的光芒。

贾寒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绘画专业,文艺范儿的她为何对水稻情有独钟?原来,西正村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产出的“五龙精米”又香又甜。由于多种原因,村里有20多年没有种植水稻了。2016年,贾寒江的父母承包了一片土地,开始恢复水稻种植。每到暑假,作为家中独女,她都要帮助父母在稻田里干些杂活。

与水稻打交道久以后,细心的贾寒江发现市场上有很多陈化粮、香精大米、过度抛光大米等。这些餐桌上的不安全因素,深深触动了她。从那时起,她就坚定了做好并做精这个产业的想法,想把济源没落了的水稻文化捡起来。

其实,贾寒江有过犹豫。绘画是她的挚爱,要放弃有些不舍。另外,她一个姑娘家,没有种过地,回来当农民,必然要经历一番艰难。

“习近平总书记都说了,农业是很有前景的行业。我怀恋的是故乡,但我心底还有个纯净的想法,让济源人能重新吃上新鲜生长、沁河山泉水浇灌、高质量安全的五龙大米。”2018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放下多年的画笔,返乡种植水稻。

“水稻姑娘”大有担当

“我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学会种稻。”贾寒江有自己的主见,要保障济源人每日餐桌主食的安全与健康,首先要把好源头关,要与水稻做最亲密的接触。

去年从学校返乡,正是水稻插秧的关键时候。“插秧”两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苗田灌水、移栽秧苗、搭盖塑料薄膜增温,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认真学习和实践。一直到水稻扬花期、抽穗期的管理,再到最后的收割,整整180天的水稻生长生产全过程,她全程跟进,从一个门外汉到初步掌握了水稻的习性,也发现了水稻产业园的自然优势:6月份插秧时有成群的白鹭结伴过来觅食,8月份水稻生长期便会有很多人来钓鱼、摸螺蛳,10月中旬成片的金色稻浪在大山的映衬下美不胜收,10月下旬捆稻草时又是抓稻花鱼的好时节……

在种植水稻的实践中,她的现代化经营销售理念逐渐形成,目标也愈加清晰——深度推行绿色循环立体农业种养模式,让市民吃上家门口看得见的生态自然好米。

这期间,贾寒江在种植、收割、加工、销售等方面增加更多创意,利用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互联网等网络新媒体销售渠道,坚持发布稻米生长态势、碾制过程等,创新推出“地主服务”,为市民提供15天现碾、24小时内免费配送到家服务,吸引了大量粉丝。到了收割季节,一开镰,稻米就被预订一空。

坚持梦想努力前行

贾寒江的微信签名是“给自己一个坚持”。是的,她一直在坚持。

女孩子都爱美,她却像个普通的农民一样,衣着朴素,体味着耕种的艰辛。夏天,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要顶着烈日在稻田里管理,仅仅过了半天时间,皮肤就被晒得发红、变黑;在稻田里拔草时,皮肤经常被稻叶割伤。那时候,她感觉种水稻真的很辛苦,心疼家人的同时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担起该有的责任。

她说,也有烦恼的时候,但看看夕阳下的山川,看看秧苗泛青的田野……力量就回来了。

如今,水稻产业园在以每年几百亩的速度不断扩大,申请认证的“绿色稻谷”也快批复下来了。“很累,但当农民我很骄傲!”贾寒江说,她将拼尽全力帮助家人发展水稻产业,未来园区在自身的发展基础上,将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相邻村庄村民加入水稻种植行列,进一步扩大济源水稻种植面积和规模,力争建立万亩水稻园,真正实现一方好米养一方人的美好愿景。同时,她将致力于打造济源农业绿色品牌,进军产业深加工领域,做好高质量优质农产品,为五龙大米复兴、为济源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前行。(济源日报记者 史方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