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返乡创业带领家乡人民致富、回村任职助推乡村发展乡贤返乡带老乡 带动家乡富一方

2019-03-15 10:32:24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学慧

有句老话说得好:外面千好万好,都不及我家乡好。以前,对于不少市民来说,要想有所发展,就得去大城市闯一闯,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于是,带着对故乡的思念,不少青年人踏上了外出创业的道路。如今,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看到家乡喜人的变化,纷纷以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于是,这些人带着自己在外求学、创业时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回到家乡,励志带领家乡人民致富。正是有了他们的回归,给我市不少青壮年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济源晨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我市有6700余人返乡后走上创业路,从而涌现出一批优秀返乡下乡创业项目,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

路长虹(左)与村民聊天

回村任职

从做工程到担任村委主任

他将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变成了如今的和谐村

走进轵城镇西滩新村,很少有人不对村容夸赞。这里的村道干净整洁,路两旁的绿化带里绿意盎然。村民的房子都是统一的两层小洋楼,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用铁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小院里或种着花草,或铺着地毯,看起来既整齐又美观。村民们个个喜气洋洋,整个村子一片祥和。这一切的成绩都离不开村委主任路长虹。

昨日,济源晨报记者走进西滩新村。听闻要找路长虹,村口几个村民都笑着指向村东的小广场:“这个点长虹肯定是在小广场,因为我们村要建步行街哩。”顺着村民指的方向,济源晨报记者来到了西滩新村的小广场,不出村民所料,果然看见了路长虹。

“一会儿省设计院的设计师要来对我们这里进行设计。”路长虹指着小广场周围的空地,脸上掩饰不住兴奋。西滩新村处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交通便利。这个即将被建成步行街的小广场地处居民区中心,周围却没有成规模的菜市场、小吃街等。“等我们的步行街建好了,既能方便大家,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两全其美。”路长虹说得兴奋,一旁路过的村民也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长虹可是个能人,管理村子很有一套。”

路长虹任职村委主任之前,一直在外地与别人合作干工程。2018年被村民一致推选为西滩新村村委主任。干了大半辈子工程,如今突然成了村委主任,路长虹倍感压力。“我们村是移民村,村里纠纷多,人心也相对涣散,村民乱栽乱堆的现象很普遍。这里曾被称为软弱涣散村。”路长虹说,要想把村子管理好,让村民拧成一股绳,对他来说难度比以前干的任何一项工程都要大。

经过多次商谈,路长虹和村委一致决定从解决村里遗留问题和村容村貌整治入手。面对移民后期遗留的问题他积极沟通协商解决。为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他挨家挨户讲解村容村貌整治的好处,并与村委协商由村里出一部分钱,让大家建各自门前的小院。

长期在外干工程,与外地村子的村民打交道,路长虹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把自己包工程的方式用在了村里劳力的分配上,采取包干制,不仅减少了劳力纠纷,村民干活的积极性也高了。

虽然任职不到一年,但路长虹的工作却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村里处处干净整洁、村东新修的小广场每天前去健身的村民络绎不绝。原本的“软弱涣散”村一改当初的面貌,成为附近村子参观学习的榜样。西滩新村先后两次获得了环境卫生整治流动红旗。村子还获得了市移民局、农办、环卫部门的资金奖励。

“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发展村集体经济,让全村人的腰包鼓起来。”路长虹说。

 张留忠给家乡农产品代言(资料图)

返乡创业

带动村民养羊、开发旅游农产品

一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

在我市仟群牧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留忠的朋友圈,分享的大部分是与自己的家乡大峪镇偏看村有关的图片。村民刚刚蒸出来的豆沙包、菜糕,正在扫雪的村民、村里的小河……都在他的朋友圈里一一呈现。“看,这是我的家乡偏看村,风景可美了。”每每见到没去过自己家乡的人,张留忠总是会拿出自己拍的几张照片,邀请对方前去游玩。在他看来,家乡偏看村是自己走到哪儿都忘不了的地方。

2004年初,在外拼搏多年,从事多年燃气事业的张留忠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开启自己的创业梦。

偏看村山美水美,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张留忠投资100余万元,在这里建起了仟群牧业标准化生态羊场。羊场的工作人员全都是偏看村的村民。几年前,眼看着餐饮事业日渐强盛,张留忠再次投资60万元,以自产自销深加工的模式进军餐饮业,做起全羊宴,并雇佣了30余名村民。经过多方宣传,加上风味独特,张留忠的全羊宴很快便引来了市民及周边地市的人关注,生意很是火爆,每年都有3万余名食客慕名前来。食客的到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偏看村。在张留忠的带动下,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10余户贫困家庭开始养羊。

张留忠是个摄影爱好者,一有时间他便带着相机到村里拍照片,并将照片发布到社交网站上。借助自己的人脉,他时常帮助村民推广农产品。村民自己包的豆包、种的农作物都被他拍照发到网上,这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正因为如此,张留忠曾先后被评为“市首届十大新闻人物”“市优秀志愿者”“市第四届十大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河南省十大扶贫人物提名奖获得者”等。

“我计划再增加10个贫困家庭搞山羊养殖。”张留忠告诉济源晨报记者,接下来,他将逐步合理优化发展农场规模,建设住宿项目,搞好羊肉包装、旅游农产品包装等,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偏看村,以此解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再就业问题。

政策扶持、平台搭建

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返乡创业的有6700余人,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在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把在发达地区获得的资金和市场观念、技术、管理经验带回来,在家乡生根成长。不少镇(街道)个体、合伙的企业,都是由返乡下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发展起来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市高度重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提出建设以“一对夫妻回家,造福一个家庭;吸引多个农民,返乡造福一个村庄”为主题的“回归工程”,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解决户籍、子女入学、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各方面问题,并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将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象,将过去仅用于鼓励招商引资的土地、税收等特殊政策,扩大到返乡下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创办的项目上来。

除此之外,我市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去年以来建成了电子商务创业园、虎岭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玉泉科技创业园等12个示范点,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搭建孵化平台,优化创业环境。

今年春节,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工作,动员在外工作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回村任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全市开展入户走访慰问2000余人次,召开乡情恳谈会、座谈会540余次,共有3440名优秀人才纳入乡土人才台账。我市将153名有意愿返乡、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活力。

(济源晨报记者 李亚楠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