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石迎军接受《河南法制报》专访:把更多的收入投向民生

2019-03-09 10:27文章来源:河南法制报责任编辑:何岛

  3月8日,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政府市长石迎军,在京参会期间就民生投入这一问题接受了河南法制报记者专访。

  石迎军说,在济源,十二年公办教育全免费,市民免费公交车,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前济源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以上。济源将更多的收入投向了民生。

  十二年教育全免费

  济源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以上

  石迎军说,济源是愚公精神发源地,也是河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济源先后承担了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全能改革试点等30余项国家、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各项指标人均水平都位居全省前列。 济源市还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人口净流入城市和财政净贡献城市。

  “济源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治炼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四分之一,白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有5家超百亿企业。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3%,居全省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1%,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居全省第3位,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石迎军说。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济源把更多的收入投向了民生。石迎军告诉记者,“目前济源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以上, 在全省率先已经实现城乡低保并轨, 失业金标准每月增加14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年人均提高216元, 十二年公办学校学生免学费,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济源又实行了城区公交全年免费政策,让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抓住人民最现实的问题

  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今年,济源市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首先是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比如改善城市水生态, 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城区河道清水常流,还要实施农村小学在校生免费营养餐计划,提高1.8万余名小学生健康水平,同时改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条件,完成农村道路改造提升80公里,彻底解决4.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等等。”

  “其次是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全面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计划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

  ”再者就是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大班额”等问题,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快城市书房建设,建成一批足球场、篮球场,开展好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建议加快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

  带动产业互补联动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本次大会上,石迎军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加快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他说,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速铁路通道(以下简称“呼南高铁”)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 河南、山西两省在充分考虑地区发展需求、交通现状地理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建设呼南高铁从晋城经济源、洛阳至南阳铁路(即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的设想。

  “可以说,规划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可有效衔接大焦、郑西、郑万三条高铁,缓解京广高铁和郑州站通行压力;可以促进沿线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带动产业互补联动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可将沿线62家4A级以上景区的优质旅游资源整合串联,打造高品质高铁旅游经济带。因此我建议尽快将该铁路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同步开展项目前期可研报告的编制及审批审査工作,提前开展项目出资方案的研究,为项目尽快建设提供条件”。(河南法制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芳 吴倩 王园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