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主战略,全面落实工业转型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制定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济源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强则经济强。《意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牢牢把握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层面、关键环节、突出问题,提出激励性措施,打造政策洼地,催生发展动力,激励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意见》既考虑了土地、资金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又突出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新动能,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化发展、智能化发展等方面予以扶持、补助、奖励,以园区化、中心化要素,促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
目前,部分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安全环保节能投入大,运营成本持续上升,市场需求不足等困难。《意见》在着力降低企业成本、企业环保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园区建设水平等方面提出实质性措施,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这些措施条条指向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必将开启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工业强市”主战略不动摇,牢牢把握转型发展核心,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标准化为目标,聚焦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三大改造”,着力以项目建设、平台服务、以企招商、企业家素质提升、经济运行监测为抓手,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以工业战线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预期目标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左右,三大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30%,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保障
强化聚焦意识。树立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神聚力抓工业理念,形成关心工业、齐抓工业、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加强领导推进机制。坚持市政府项目周例会制度,完善市级领导分包产业集群、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机制。
强化责任落实。各集聚(开发)区和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工业发展的重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政府各部门要立足职能、协同配合、积极主动,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政策保障
认真落实国家税收政策。今年要重点落实中央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
明确政策支持导向。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对产业发展和企业扶持的各项政策,以政策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简化政策兑付程序。认真解释、审核、兑现相关政策,切实减少审批环节,加快政策落实。
●强化要素保障
确保生产要素保障。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重点做好企业用气、用电、用煤等的有效供应。
做好用地规划保障。国土部门要加大对工业用地的收储力度,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的支持力度;各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切实解决项目等用地、等厂房的被动局面。
优化配置环境要素。通过精准治污,有保有压,保证重点产业发展;严格建设项目前期准入管理,加快区域环评、文探、物探、地震等前期手续准备工作,做到“关口前移”。
●强化环境保障
优化政务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
优化法治环境。加强企业产权保护、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多举措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优化生产环境。强化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对恶意阻工、破坏企业经营发展的违法行为要从严从快打击。
十大关键词
一、转型升级
2019年,我市将围绕“1+4+4”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巩固优势;下大力气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尽快形成对全市工业的支撑效应。
在有色行业方面,重点推进拟投资100亿元的中国白银城建设,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白银产业基地,助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提档升级,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我市由铅锌冶炼大市向全省重要的新材料基地迈进。
在钢铁行业方面,以绿色化改造和推进技术装备升级为重点,支持济源钢铁实施环保治理项目11个,完成投资3.6亿元,实施装备升级改造项目3个,投资11亿元,加快推进投资50亿元的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支持巨力钢丝绳、金五联弹簧等企业扩能增产,推进钢铁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我市打造成全国一流的钢产品深加工基地。
在现代化工产业方面,围绕打造500亿元化工产业基地目标,以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川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续建新建项目26个,总投资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5亿元;重点推进金马能源投资50亿元的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投资9.3亿元的博新能源2万立方米LNG储备库项目、清水源年产18万吨水处理剂扩建项目等。
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围绕食品饮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实施一批支撑性的大项目。重点推进中沃年产10万吨本草功能饮料和年产8万吨果蔬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力帆高速电动车布局济源;重点推进投资20.4亿元的富泰华智能化园区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5.2亿元的万洋硒百康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济世药业年处理1万吨中药材生产线等项目。
二、技术改造
明确技改方向,坚持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引导和推动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发一批标志性新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发展。2019年,我市计划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个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不低于30%。
深入开展质量标杆进百企活动,引导企业深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切实提升质量管理水平。2019年,伊利乳业、万洋绿色能源等企业争创省级“质量标杆”企业。
2019年,我市将积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实现我市大中型企业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大力支持济源钢铁牵头建设的河南省高性能特殊钢材料创新中心培育,争取通过1-2年努力,成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绿色化改造
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和标准,加速实施绿色化改造,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
深入推进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创建工作。2019年,我市力争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
重点在钢铁、有色、能源、化工、水泥等行业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推荐符合条件的产品和设备列入国家重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和重大工业节水技术、工艺、装备目录。
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环保政策倒逼机制,加大企业环保技改力度,加快企业绿色化改造,确保2019年秋冬季全市大气污染形势不断改善。
实施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制定出台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对城市建成区内的重污染工业企业就地改造、退城入园、转型转产或关闭退出。
四、智能化改造
以推进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我市开展两化融合对标的企业将超过230家,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累计超过10家,其中通过评定的企业累计超过6家。
2019年,我市将新争创省级以上(含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5个以上。
2019年,力争规上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或一般业务应用“上云”率超过60%,加快重点企业关键业务应用“上云”步伐。
2019年,新争创省级以上相关“双创”项目1-2个。承办河南省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济源站)活动,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考察、对接活动。
五、项目建设
加大对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投资力度。以大企业推动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产业的思路,科学谋划重大项目,做好工业项目储备,以项目建设稳增长、增后劲。
在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开展项目竞赛活动,促进调结构、促转型,上规模、增效益。2019年实施亿元工业项目50个,争取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力争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超40%。
六、以企招商
逐渐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联动、社会齐动的招商合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建立30家重点企业以企招商工作机制,明确年度招商指导性工作任务与目标,全年重点企业力争完成招商引资100亿元以上。
开展重点企业招商竞赛,以集中亮相比拼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企业招商引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落实重大招商项目的扶持政策,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七、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政银担企对接平台、创新平台等建设,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强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管理,推进我市窗口平台与省枢纽平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放大平台功能;加强与各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开展政银担企对接工作,努力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做好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活动,积极打造制造业创新平台,不断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
八、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着力实施应急服务、精准服务、常态服务三项服务,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建立“企业服务110”服务大厅,将“市长热线”和“企业服务110”系统并线运行,全天候值班,全天候受理,第一时间受理,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扎实开展“四有”中小企业脱困专项行动及产销对接活动,重点解决企业互联互保造成的停产和半停产乃至失信等问题,使企业轻装上阵、焕发新的生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定向帮扶,强力解决企业运行中的问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九、企业家素质提升
完善企业家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全市企业家外出赴高校和先进地区、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建立企业家培训学院,鼓励企业开展内部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企业家创新发展能力、决策管理能力;实施新生代企业家成长工程,激发加快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开展“企业家沙龙”活动,打造政府、企业、学者面对面沟通的场所,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的创新发展理念,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十、工业经济运行
准确把握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强化运行监测分析,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新的增长点的监测体系,提升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水平,通过全方位监控企业各项数据,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济源日报记者 王鸿斐)
为进一步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向深入,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激励全市上下持续打好专项斗争这场硬仗的热情和干劲,增强大家的决心和信心,12月19日上午,我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
2019-12-30 17:1912月27日上午,青岛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在市公安局召开。
2019-12-30 17:18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节点,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诞辰关键时刻,习近平在这次最高规格的民主生活会上,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同志提出哪些要求?
2019-12-29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