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对外开放天地阔

2019-02-14 11:23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世纪广场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济源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济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济源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外开放的红利在济源各领域、各层级全面释放,愚公故里也由改革开放前的豫西北边陲小县成为中原地区最具活力和投资魅力的新兴城市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济源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过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济源对外开放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快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变迁,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开拓了广阔空间。

  “引进来”——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提升发展动力

  招商引资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撑。

  我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聚焦战略性、关键性、瓶颈性产业,坚持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相结合,坚持引资与引智、引贸、引税相结合,坚持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在“招大”“引强”“选优”上实现突破,全面提高开放招商的质量和产业竞争力。

  精心谋划,精确推介,精准招商……我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围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优特钢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特色高效农业(食品饮料)、全域旅游康养、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项目。华能、伊利、富士康、力帆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陆续进驻济源,力帆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渐次建成投产,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开放招商,济源主导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集群进一步凸显,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以及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

  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也取得一定成效,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特点进一步凸显,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积蓄了能量、增添了后劲。

  “走出去”——

  外贸经济平稳发展,提升发展影响力

  全球化浪潮,开放型经济,开放合作方能共赢发展。

  我市注重从全球、全国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妥善处理出口与进口、内需与外需、引进来与走出去等互动关系,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2018年,豫光金铅成功入围“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金利金铅成功入围“中国对外贸易民营500强企业”,可见济源的外贸实力不容小觑。

  我市出口创汇始于20世纪60年代,1997年以后,我市对外贸易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出口产品为重点,以科技开发为动力,加强与国外企业的业务联系,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进出口企业不断增加,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宽。

  1991年我市外贸进出口额190万美元,2017年外贸进出口备案登记企业400余家,进出口额达到206222万美元,较2000年增长60倍,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居河南省第3位,增幅居河南省第1位,服务贸易进出口增幅和占目标比均居河南省第2位。

  近年来我市“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我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鼓励优势企业、优势产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支持骨干企业到发达国家设立分公司,扩大市场渠道、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国际品牌。

  清水源投资100万美元在美国注册公司,春林冶金完成在塔吉克斯坦实施的5万吨铅冶炼工程项目……

  抓“硬件”——

  完善开放平台支撑,提升发展活力

  筑巢以引凤,花香蝶自来。

  2018年,济源海关顺利获批,我市新增一对外开放的重量级平台。这是对我市长期以来坚持不懈构筑对外开放平台的其中一项回馈。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扩大对外开放,济源先后设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三资”办公室、外来投资服务中心、投资促进局等组织、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大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设立办事处,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后来又设立了招商局和招商引资委员会,专司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管理工作;成立济源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政策,统筹部署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全市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研究解决对外开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2007年,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我市成立了五三一工业集聚区(后更名为虎岭产业集聚区)和孔山工业集聚区(后更名为玉川产业集聚区),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搭建平台。201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省政府认定虎岭产业集聚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虎岭经开区与高新区整合扩区,现更名为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多年来,产业集聚区不断强化基础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了主导产业突出、集群效应明显、产城融合深化、功能不断完善的良好态势,已逐步成为济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7年3月,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式获批。这是国家同意建设的第一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我市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我市紧紧围绕这一重大战略平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总体思路,按照“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统筹人、产、城要素,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全力以赴走出一条具有济源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子。

  此外,济源积极主动融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为承接龙头企业和全产业链转移提供更高的平台。同时,我市重点培育申报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两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积极申报铅锌指定口岸和期货交割仓库,积极申建海关分支机构和综合保税区,推进通关便利化,切实增强对外开放的动力和活力。

  抓“软件”——

  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提升发展竞争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营商环境就是综合竞争力。

  我市把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营商成本“洼地”和投资创业“高地”。连续多年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是济源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佐证。

  20世纪90年代,我市就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支持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和激励办法,在项目建设审批、土地使用、投资保障、奖励办法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并付诸实施。为有效推进开放招商工作,我市还先后建立完善了产业招商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智)工作联席办公会议、企业家座谈会、开放招商考核奖惩、外商投诉快速反应等工作机制。

  2005年,我市成立市政府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全心全意服务外来投资企业,为符合条件的外来企业客商办理“一卡通”,在证照办理、投诉处理、行政收费、生活便利等多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快速完成审批手续,严格兑现招商承诺,及时解决困难问题……“诚信济源”政府形象逐渐树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市在优化环境方面摁下了“快进键”,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形成招商引资的强磁场。2017年,济源率先在全省启动“一次办妥”改革,将投资审批环节由80个减少至50个,审批时限平均压缩180个工作日,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压缩至60天,提速近80%。2018年,我市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明确提出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用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来激发发展新活力、构筑竞争新优势。

  审批运行机制、投资服务环境、市场服务机制、监管服务机制、政务服务体系……我市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改革核心,打出最佳营商环境“组合拳”,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佳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模式”,率先搭建集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中介超市”;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间全省最短,新设立企业开办时间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解决群众办事八个方面堵点问题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可复制推广模式,国务院办公厅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刊发我市经验做法……济源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步履铿锵,汇集起社会各界亲商尊商、优商安商、聚商兴商的正能量。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于济源来说亦是如此。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战略平台,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为重要标志,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在中原更加出彩进程中济源出重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者手记:

  改革开放以来,愚公故里的开放招商,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济源速度”“济源现象”。

  改革开放再出发,济源面临的是一场更深层次的,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升级、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的战役。

  这场战役,需要济源秉承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有力的行动,掀起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大潮。

  精准招商选商、扩大对外贸易、优化营商环境……新时代的愚公故里正展开一幅对外开放新画卷。

  (文/图 济源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侯天一 酒瑞英 李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