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基层一线 > 镇办新闻 > 五龙口 > 正文

五龙口镇化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杨军厅追梦田野

2019-02-14 11:23:54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固定喷灌一次性投入大,却是百年大计,能够将沙土地的潜能激发出来,并为将来的生态循环种植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2月13日,在五龙口镇化村的沙滩地,杨军厅指着正在进行的管网式固定喷灌后续工程介绍说。大学毕业返乡种田一年多,24岁的他,俨然已是一位“资深农民”。

  问及回农村创业的初衷,他直言:“看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

  杨军厅201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所学专业是环境科学。毕业后正值农忙,带着对前途的思量,他暂时回家帮忙。父亲杨东胜经营着一家家庭农场,多年来发展花生和小麦种植等。帮忙的过程中,他发现人才缺乏是当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回农村创业正是将梦想与社会需求结合的体现,也是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于是,杨军厅毅然放弃了考研,返乡务农。

  当时,和杨军厅同届的同学,一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一部分忙着参加公务员考试和就业,就是没有一个 回家种田的。有同学戏言:“辛辛苦苦读了4年大学,还是回来当农民,那大学不是白上了吗?”

  “职业无贵贱,务农前景广。我与父辈种田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观念的解放,敢于尝试新事物,肯定能闯出一条路。”杨军厅信心坚定地说。

  浇地、施肥、除草……杨军厅从最基础的做起,边干边学,积累经验。

  在田间帮助父母浇地时,走过一条条田间小路,欣赏乡间美好风景的同时,杨军厅不禁感慨这些小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结合大学时学的生态循环,与父亲一番讨论后,他有了建立一套田间道路生态循环综合立体式运用体系的构想。运用喷灌设备,利用地埋管道,将这些小路合并为一条大路,在大路上加盖现代化牛棚,道路下方建立沼气池。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又可以解决牛羊粪便污染、将发酵后的沼渣液喷洒到田中,减少化肥的使用,打造绿色有机食品。

  秋收时,花生的收获让人喜悦,但花生秧却让人头疼。花生秧是很好的饲料,但是大型联合收割机所收获的花生秧中含有大量的沙土,无法直接作为饲料喂养牛羊。经过一番考察后,杨军厅购买了一台秸秆揉丝机,在筛出花生秧中的沙土的同时,将较长的秸秆粉碎,更有利于牛羊的喂养。花生秧也因此变为抢手货,为农场增添了不少效益。

  秋收后,冬小麦播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引起了杨军厅的注意。秋季长时间不下雨,土地干旱,严重缺墒,导致种下去的小麦种子无法出苗。种下去之后浇水,会导致种子深度下降,难以出苗;浇完后种,可以保证墒情,但会错过最佳播种期。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经过一番思考,杨军厅创造出了“作物播前整地三合一”方案:土壤先经过深松,将土地深处的湿润土壤翻到地面,紧接着同步完成旋耕、镇压、平整作业。这样土壤表面很快被压实整平,水分损失极少,完全能够达到作物足墒播种的墒情标准,从而保障作物“一播全苗、苗壮、苗旺”。去年,按照这一方案播种后的冬小麦,出苗率和长势均优于其他地块。

  为了更好地创业,去年秋收后,杨军厅向父母推荐承包了五龙口镇化村的800亩沙滩地。很多人不理解,因为沙滩地水分下渗快,土地保墒能力弱,会降低粮食产量。“只要水分能达到,实现粮食高产没有问题。”他针对这一情况,积极规划全地管网式固定喷灌,解决传统大水浇地耗时长、效率低、保墒弱的问题。杨军厅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合理分布管道,为之后的生态循环综合立体式运用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农忙后,杨军厅又积极参加了由市农机驾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现代化农业管理知识,还考取了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驾照。对一般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挑战。在杨军厅看来,这是他融入农业农村建设的有益积累。“我下一步的创业规划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链延长和农业增效。”杨军厅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踏实迈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