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拜年方式出新 情谊永留存

2019-01-31 10:30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拜年是春节重要的礼节和内容,也是人们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如今,拜年的方式也由传统的登门拜访变得越来越丰富。从挨家挨户拜大年,到手写贺卡送祝福,再到后来的短信拜年,视频、微信表祝福,每个时代都有一种标志性的方式表达新年祝福。

  “小时候,每到大年初一,父母就领着我们按辈分去给本家的亲戚拜年……”老家在轵城镇东留养村的张女士回忆,小时候登门拜年特别热闹,初一早上放过鞭炮、吃过饺子,就开始根据线路图,由近至远,逐家挨户,一路欢笑去拜年。拜年时,小孩子收到压岁钱是最开心的事儿,还有很多平常想都不敢想的好吃的。

  “最近这几年登门拜年逐渐减少了,现在我们家族实行的是大年初一中午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张女士说,这样的方式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些年不少本家亲戚都在市区买了房,要登门拜年没有以前在村里那么方便了,在饭桌上热热闹闹互相拜年,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省去了来回奔波,增进了感情。

  不少“70后”对互寄贺年卡拜年记忆犹新。家住济河苑小区的黄小艳说:“贺年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特别流行的祝福方式。老家一个箱子里,至今还保存着上初中时好朋友从外地寄过来的贺年卡”。说到这里,她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每到过年前,学校门前的文具店就摆满了各种样式的贺年卡,我们会精心挑选一些贺年卡,在上边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同学、亲朋好友。下课、放学时候,同学们还会把收到的贺卡拿出来,比比谁的贺卡多、谁的图案漂亮,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场通讯革命,让电话拜年成了另一种时尚。”黄小艳说,随着固定电话的普及,家家装上了电话,给亲朋好友的拜年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拿起电话问声祝福,一个也不落下。

  当时光进入2000年后,手机逐渐普及,手机短信拜年又取代了电话拜年。很多市民都有在除夕凌晨时分接收到“短信轰炸”的经历。“2003年买了第一部手机,国产的,功能很简单。”在市区一家影楼工作的市民任景景说,拥有手机后的每年除夕,就找出通讯录里面的联系人挨个发短信送祝福。由于网络拥堵,自己在除夕夜发送的短信对方很难即刻收到,很多短信延迟半个小时才发送成功。第二天一早醒来,手机里又会是一条条祝福短信。

  后来,在短信这种纯文本形式的基础上,能加入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内容的彩信渐渐火了起来,祝福越来越生动化。而邮件、微博拜年等形式也曾经风靡一时,传递着爱与温暖。

  转瞬之间,时间又过去10年,来到了智能手机爆发的年代,方便快捷的微信流行起来,人们沟通联络和表达祝福的方式越来越多:自己编写一段文字、录制一段祝福视频,再将内容利用微信发送给手机另一端的亲朋好友;点击微信视频通话,不受地域限制,不管相隔多远,大家都可以互相拜年。

  拜年方式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写照,也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体现。但拜年方式无论怎么转变,其中蕴含的祝福和深情,却历久弥新、年年不断。 (记者 史方方)

  (原标题:拜年方式推陈出新 真挚情谊永留存——“年味变迁看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