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济源匠人卫扬:奇思巧手 枯木逢春

2019-01-16 09:05:57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卫扬

  懂得坚守,亦是一种弘扬。 ——卫扬

  隆冬时节,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小村庄一片寂静。山坡上有一间废弃的厂房,里面堆满了木料,一位手艺人正坐在那里专心地雕琢着一块朽木。他时而以手托腮端详朽木,时而用打磨机在朽木上来回打磨。不一会儿,一只鸟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这位手艺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令人折服。他叫卫扬,从事根雕行业已有24年。1月14日,记者来到承留镇卫河村,听卫扬讲述了他与根雕的奇妙之缘。

  一见倾心

  记者见到卫扬时,他正坐在木料堆中打磨根雕。打下来的木屑在空中飞舞,有的落在了地上,有的落到了卫扬身上。尽管头顶和肩膀落了一层木屑,但他依旧沉浸在艺术创作的世界中。初次见面时,卫扬寡言少语。当记者问起根雕时,他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

  卫扬今年53岁,与根雕相伴了24年。在做根雕之前,卫扬曾当过摄影师。他还酷爱文学,喜欢写散文和诗歌。他从小就对艺术具有浓厚兴趣,对根雕更是一见钟情。

  1995年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卫扬去五三一四分部一位老干部家里拍照,结果被客厅里摆放的几件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所吸引。“那是我第一次看根雕,没想到那么精美的艺术品竟是用树根做的。”卫扬回忆起初见根雕的场景,感慨地说。自从那天拍照回来以后,卫扬总爱看路边的树根和农家门前柴堆里奇形怪状的木头。从此,卫扬走上了探索根雕艺术之路。

  为进一步了解根雕艺术,卫扬拜访了我市许多根雕艺术爱好者,还订阅了《根雕艺术》等杂志,并经常到深山老林寻找制作根雕的原材料。

  1996年春天,卫扬骑摩托车到九里沟办事,途中,忽然发现路边有几个奇形怪状的树根,便多看了几眼。这时,拐弯处出现一头牛犊,卫扬躲避不及,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由于摔得严重,他休养很久才可以下地走路。“制做根雕的前期准备就是找原材料。初学根雕时,我经常到山沟里找树根。一些木疙瘩在别人眼中是木柴,在我眼里却是宝贝。”卫扬说。

  根雕艺术源于自然。根雕所用的原材料被大自然点缀在深山沟岔里。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树木茁壮生长,长成各种形状。卫扬用了几年时间,爬遍了济源大大小小的山。

  一次,卫扬一大早就独自上山找树根,不知不觉翻了两个山头,等找到满意的树根时,天已经黑透了。黑暗中,山林里不断传来野兽的叫声,卫扬听了很害怕。等他回到家时,已是深夜了。现在,卫扬根雕展览馆里所陈列的每一件根雕作品,其原材料都是他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找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勤奋、执着和对艺术的悟性,卫扬的根雕技艺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其根雕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全省的根雕展览中获奖。

  化腐为奇

  根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它主要通过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因此也被称为“根艺”。树根匿于山野,吸收日月精华,这赋予了它灵魂,而一锯一凿则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不雕而雕”,天然成趣,保留自然美,挖掘内在美,是根雕艺术的本质要求。在卫扬看来,根雕艺术就是发现美的艺术,做根雕不仅要有好手艺,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根雕,贵在寻觅与观察;根雕,最珍贵的就是‘自然造化’,发现平常人所未见的‘形’。当一个树根能够激发创作灵感的时候,一件根雕作品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卫扬说。卫扬制作根雕有一个原则,就是顺其自然、追求原味。在动刀前,他会深谋远虑,看清树根的主体,因势象形,大胆想象。就这样,一个个不起眼的树根,在被卫扬赋予想象之后,经过去皮、立意、打磨等一系列程序,成为一件件活灵活现的根雕艺术品。

  卫扬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向记者展示了根雕的制作过程。根雕的制作步骤主要为:先是去皮,用高压水枪冲洗树根;然后是剪裁,把多余的枝杈剪掉,突出主体;接着是打磨,用电动毛刷反复把毛刺刷掉,进一步精细打磨;最后是给根雕上底座、取名字。卫扬说,去皮之后就要开始立意构思,确定这件根雕作品的主题,后面的打磨和上底座、取名字都是为了表现主题。

  虽然根雕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要表现出作品的灵魂与内涵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根雕作品有具象和抽象之分,既有以欣赏为主的人物、动物、植物等艺术形象,也有桌椅、茶几、花架等实用器具。卫扬的根雕作品以抽象为主,涵盖了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展馆长案上摆放的一件被卫扬取名为《细雨润无声》的根雕作品,用的是一段杏木,其纹理天然,像扑簌而下的雨珠,浑然天成、意境悠远;另一件被命名为《俯仰天地》的作品,由崖柏加工而成,苍劲中彰显出生命的韧性。

  卫扬的根雕作品众多,其中一件《吉祥落谁家》对他来说尤为珍贵。该作品展现的是一只昂首站立、尾巴翘起的孔雀站在高山上俯瞰的景象,材料用的是济源本地的黄荆木的树根。“我看到这个树根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就浮现出孔雀的形象,灵感喷涌而来。没用多长时间,我就完成了这件作品。”卫扬说。在创作根雕的过程中,卫扬会保留树根原有的清新、淡雅、质朴等特点。追求意境是他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

  卫扬喜欢写诗。每完成一件根雕作品,他就会给作品取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然后再根据它的意象配上一首小诗。“现在,我跟随年轻人的步伐也玩起了微信。平时,我会给根雕作品拍张照片,再配上小诗发布在朋友圈,与朋友们一起欣赏交流。我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卫扬笑着说。

  “创作根雕需要耐心和悟性。”卫扬说,“在接触根雕的24年里,我最自豪的不是有了很多满意作品,而是找到了生活的一种‘寄托’。”

  助力传承

  根,树之根,艺术之根,文化之根。发展根雕艺术,传播根雕文化,打响根雕品牌,做大根雕产业,是卫扬的梦想,也是他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24年前,卫扬因坚持根雕艺术而受到大家的冷嘲热讽;24年后,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根雕艺术。

  在创作的同时,卫扬坚守初心,身体力行地传承这门传统技艺。“作为济源市根雕艺术协会的会长,弘扬根雕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卫扬说。早在十几年前,卫扬就在卫河村的家中建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根雕馆,用来摆放自己的根雕作品,并面向公众开放。闲暇之余,他还办起了根雕培训班,义务教中小学生学习根雕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根雕艺术的魅力,卫扬还积极征集作品,举办展览。

  2013年5月,卫扬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办了一份报纸,用来分享根雕知识,展示精美作品。“我们办这份报纸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根雕艺术。”卫扬说。

  学无止境,卫扬一直在追求根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我从事根雕行业后,经常带着根雕作品到全国各地参加展览,跟前辈一起交流。虽然我的作品走出了小山村,但我现在依旧扎根在小山村。因为,一方面,只有在山村,我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找到好的原材料,创作出接地气的根雕作品;另一方面,我想在家乡把根雕产业做起来,弘扬根雕文化。”卫扬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卫扬原名叫卫振营。卫扬说,之所以改名叫“扬”,是因为“扬”有扬帆起航的意思,他希望自己能在根雕艺术中扬帆起航、勇往直前。

  卫扬说:“根雕的制作过程比较枯燥,并且耗时较长。如何将根雕艺术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根雕艺术,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手艺人,推广根雕艺术是我的责任。懂得坚守,亦是一种弘扬。”(文/记者 李珊珊 图/记者 李浩)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