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70后""80后""90后" 感受不一样的改革开放

2018-12-20 09:06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改革开放40年,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特征,一代人有一代感受。在全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济源的“70后”“80后”“90后”。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讲述自己所经历的改革开放,一起来感受愚公儿女一起走过的改革开放40年。

  “70后”:追忆旧时光 更觉今朝甜

  “70后”成长的40年,是见证改革开放40年。

  生在同一年代的他们,享受了从育红班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上大学的教育,体验了从“假领子”到“真领带”的生活变迁,经历了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遍地WIFI”的时代发展。40年,他们从蹒跚学步到成家立业。

  在轵城二中教师许明军的脑海中,改革开放是从小学时坐堂板开始的。所谓堂板,就是两头用砖头垫着、中间可以坐七八个学生的长木板。也许是工匠比较懒,他们坐过的堂板面上刨的很光,背面却仍是粗糙的锯口面。因为好动,小伙伴们裤子的膝盖部位往往是磨破了补上,补上再磨破。

  “躺在地上午休要垫油布”“下雨天走泥路要穿胶鞋”“晚上自习课煤油灯熏得人都是黑鼻孔”……就这样,许明军度过了他苦并快乐的小学和初中生活。

  上高中时,许明军和其他学生一样,要向学校总务处交白面。“一个馒头四两粮票,一碗面条二两粮票外加一毛菜票”。

  从师范大学毕业后,许明军成了一名中学教师。重返学校,济源的教育条件已今非昔比。漂亮的教学楼、绿草如茵的运动场、窗口众多的食堂以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让他感叹:“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生活条件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已成长成才。

  对“70后”而言,与教育同样值得回忆的,还有生活的巨变。“70后”,是看着电视剧、听着流行歌曲、用着家用电器长大的一代。

  出生在1976年的市民王永杰,一直保持着“一屋人挤着看9英寸黑白电视机”的模糊记忆。唐老鸭、葫芦娃、小青龙,霍元甲、陈真、马永贞……一个个经典形象,带给他无尽的回忆。

  “9英寸、12英寸、18英寸,街坊邻居家的电视越来越大。从黑白到彩色,收视效果也越来越好。”他清晰记得,为了达到彩电效果,他把家里的黑白电视贴上彩色膜“自欺欺人”。为了多收几个台,他和弟弟总是你在楼顶转天线,我在屋里盯画面。雪花、条纹布和吱吱啦啦的噪声,让他至今难忘。

  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对“70后”来说,是值得炫耀的“四大件”。“秀兰,俺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嘞!”“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是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如今,电视功能越来越多,尺寸也超过了40英寸。曾经的录音机,先后被VCD、DVD、MP3、MP4所代替,最终变成了集多功能于一身的智能手机。曾经的“小虎队”“四大天王”,曾经的摇滚乐、霹雳舞,曾经的DOS、WIN98,曾经的红警、超级玛丽,都从“70后”的生活中渐渐抹去。

  40年弹指一挥间,一段段美好的岁月刻画了一段段难忘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70后”从激情四射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渐渐成为单位的顶梁柱。其中,不少“70后”从农村走向城市,或在他乡筑梦,或在济源工作,成为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

  在郑州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张武军,虽然在郑州买了房、落了户,但逢年过节都要回到老家看一看。“每一次回济源,变化都很大!”张武军感言,如今的济源“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宽、景越来越美、人越来越时尚”。

  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济源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改变。改革开放40年,最有感触“70后”!正如张武军所言,他的回乡偶书,不是“儿童相见不相识”,而是“故地重游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记者 郑海波)

  “80后”:沐改革春风 绘精彩人生

  40年,波澜壮阔;40年,沧桑巨变。作为成长在改革春风里的“80后”一代,虽然无缘目睹改革开放初期的轰轰烈烈,但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福利。

  “80后”是特殊的一代。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推行多项改革,比如取消城镇居民的“商品粮”、大学开始收费……

  今年36岁的崔超是一个标准的“80后”。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时,他还未曾降临这个世界。随着一天天长大,他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土地流转了,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彻底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村里房子越建越漂亮,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坑坑洼洼的黄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小病不出村,政府还给报销;种地不用交公粮,还能领补贴……”忆往昔,如今已是思礼镇三教堂村党支部书记的崔超如数家珍。

  崔超大学毕业后干过销售,有过几年创业经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因为心系家乡发展,去年他毅然决然回到村里。作为一名有想法、想干事的年轻人,崔超今年3月份在三教堂村委换届选举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他希望通过努力带领更多村民富起来。如今的三教堂村,通过大面积种植油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人气旺了,百姓腰包也鼓起来了。

  “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农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出生于1983年的卢明磊和崔超有着同样的感受。卢明磊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以前做饭都是烧煤球,厨房里常弥漫着刺鼻的煤气味,很呛人;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既干净又方便。”卢明磊笑道,小时候梦寐以求的小轿车,也开入了寻常百姓家。现在在农村,有时连个停车位都不好找。

  城里人有的,农村人都有;城里人享受的,农民也都能享受到。济源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让卢明磊一家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除了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他感受最大的是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这个政策好!”卢明磊认为,农村居民不再受身份限制,看病能跟城里人享受一样的待遇,参加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城乡居民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同样身为一名“80后”,从小在城市生活的王伟则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济源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越修越宽,市容环境越来越靓丽。“小时候逛公园觉得挺奢侈,现在济源建城区到处都有游园、街头绿地,人们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了。”王伟说。

  “我们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一代。自出生起就没有经受太大的苦难生活,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王伟向记者透露,现在他依靠党的“双创”政策,已小有成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这一首流行于1995年的《我想去桂林》,唱出了许多“80后”的心声。如今,随着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人们外出旅游已不再是梦,“80后”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记者 王会)

  “90后”:赶上新时代 刷出获得感

  对于从出生起就开始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90后”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显得有些陌生。那么,改革开放,对“90后”冯科源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中刷出获得感和出彩感?

  28岁的冯科源是土生土长的济源人。高中毕业后,他从军5年,退伍后在本土企业工作了2年,后又外出闯荡,目前在武汉上班。

  这几年,冯科源一直在济源和其他城市间奔走。在外边待久了,冯科源会异常想念家乡。每次回家下高速,他看见济源的公路开阔平坦、干净整洁。回到小区,推窗见景,低头拾绿,一片片绿意洋溢在城市之中,他就感到很幸福。“济源虽小却美,虽小却精。”冯科源直言,这些年,每次回来济源都能看见新变化。济源发展变快了,城市形象更靓了,老百姓的精神头越来越足了。

  在冯科源的记忆里,20多年前的济源城区较小,去哪都得步行。“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讲,发达国家大街上处处都是小轿车。因为这场面咱没见过,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说到这,冯科源笑了,转身指着黄河大道说,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几乎家家都有车。看,现在正值上班期间,这条路上依然车来车往,多热闹。

  “梧桐树”栽得怎么样,得靠“凤凰”来说话。“我有个朋友是洛阳吉利人。他以前购物玩乐常去洛阳市区。这几年,济源发展好,他有事没事就往济源来。还有一些外地朋友目前在济源就业呢!”冯科源引以为豪地说,以前,济源城区很小。现在,多种业态蓬勃发展,一个个新商圈逐渐壮大,演变成多点布局、多业态共生的城市综合体。

  90年代,恰好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冯科源这批“90后”自然也就成了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学电脑。那会儿电脑是个‘大疙瘩’,很笨重,家用电脑几乎没有。电话普及就更晚了,我到高中才用上小灵通。”冯科源说,慢慢地,电脑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也变得越来越薄。短短几年,手机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多,像素越来越高,甚至大多时候手机可以代替电脑。

  改革开放的滚滚车轮不仅在历史长河里留下深刻印记,还在“90后”这一代的血液里播下了“改革”因子。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里,冯科源也选择了创业,在商场开了一家餐饮店,干了一段时间,挣了一些钱。但冯科源并不满足于此,又萌生外出学习的想法。“现代人思想自由奔放、敢于尝试、不怕试错,就是喜欢跟这个世界对话。”说到底,冯科源十分感谢新时代给他的人生带来无数机遇和可能。

  看着家乡从一个豫西北工业小城发展成科学规划的现代新型城市,目之所及,早已不是记忆里的老旧印象,而是充满现代感的崭新画面,冯科源心里早已做了学成归乡的打算。

  “在外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在这座城市生活。”冯科源说,作为门外汉,他从一点一滴学起,逐渐掌握了航天遥感技术。回家后,他打算开一家遥感公司,把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城市建设中,为济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改革开放的伟力让愚公故里焕发蓬勃生机,让每一个愚公儿女释放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冯科源说,“我们有幸成为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开创者。作为‘90后’,我们已然成长起来,更要接好改革开放的接力棒,充实头脑、乐观自信、昂首阔步,走好前方的路。(记者 马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