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筑牢信念基石 凝聚发展伟力

2018-11-28 09:14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这五载,葳蕤春华;这五载,硕果盈枝。

  火红的党旗随风飘扬、党员胸前佩戴党徽、党建宣传文化长廊随处可见……到处都是耀眼的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组织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奏响了高举旗帜、砥砺前行的奋斗乐章,展现出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锦绣画卷。

  纵观玉川大地,学的氛围、干的氛围、严的氛围越来越浓。这一切得益于:五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组织工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了新作为。

  固本培元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补钙,以强基固本、正本清源的标准治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淬火提升,更好地担当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把牢思想之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升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紧跟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度发掘我市作为革命老区和愚公移山精神原发地的党性教育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深入开发、改造一批精品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课程。持续开展“三个轮训”工作,坚持每年对市管干部轮训一遍,每两年对农村“两委”成员轮训一遍,每三年对公务员轮训一遍。

  ——扫除思想尘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市级领导联系37个村,97个市直部门结对97个村,6852名党员联系到户,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真抓实做,坚持问题导向,整改“不严不实”问题6300余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学愚公移山精神,树当代愚公榜样,促济源跨越发展”活动,进一步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加快推动我市跨越发展。

  ——涵养政治文化。把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融入常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研究制定“党员固定党日”制度实施细则等十个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

  在学习中淬炼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水平、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加激发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责任感使命感。

  激发活力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五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字”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注重激发活力。完善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办法,构建“1+4”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济源市优秀担当干部选拔办法(试行)》,出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容错适用范围和认定程序,建立澄清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创新选拔方式。探索创新干部选任先充分个别酝酿、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初步建议人选,再按规定进入推荐考察程序;拓宽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增加离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广泛听取意见;严格落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人事任免逐个酝酿、逐个表态、市委书记末位表态制度;扩大干部选用民主,对重要岗位干部实行公推公选,常委会、全委会票决,镇领导班子换届中,公开选拔10名“三方面人员”进入镇领导班子。

  ——突出实践锻炼。实施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补课”制度,从17家党政部门和14家民营企业选派31名优秀干部互派挂职锻炼,选派2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开展“六进”工作,先后选派183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第一书记,选派119名优秀后备干部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全市中心工作,选派171名优秀机关干部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实现全市471名大学生村干部有序流动。

  ——从严监督管理。畅通干部监督渠道,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扎实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一报告两评议、“一报三审”等工作。健全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双谈话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全面推行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制度,开展“带病提拔”倒查专项治理,扎实推进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工作。

  ——强化干部储备。实施中青年干部“培优工程”,为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储备素质高、数量足的年轻干部队伍。实行基层一线锻炼、重点工作锻炼和省选调生上挂锻炼制度。出台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开展“五个一”(每周进行一个工作小结,每月做一次思想汇报,每季度开展一个专题学习,每半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每年发表一篇理论文章)活动,提高年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这五年,我市干部队伍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持之以恒补钙筑魂,为经济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夯实基础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欲筑室者,先筑其基。

  这五年,我市把握重点,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战斗堡垒更坚固。实施党建强基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五提四晋”“星级党组织创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逐村观摩、整镇推进”“逐支部观摩、整系统推进”等活动,全面夯实各领域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在农村,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在城市,深入开展“五联共建”;在机关,推进机关党建“五项机制”建设;在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三建三进五先行”活动、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双覆盖”工作……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党员活力更凸显。全面实行“双推双评三全程”党员发展工作机制,严格党员发展工作程序,着力提高“源头”质量。积极实施党员教育“融媒体”建设,从严开展“玉川先锋课堂”活动,逐步推进党员远程教育在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全面推行党员“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考评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扎实开展“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

  ——制度体系更科学。不断完善党建责任体系,通过实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领办党建项目、述职评议考核,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推动党建责任由“软”变“硬”。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五制度五保障”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能力。在农村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城市社区推广“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服务中心更有力。推行“党建+”模式,推进各项中心工作取得实效。充实调整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后进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双联双助双促”活动,为全市脱贫攻坚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发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作用,深入排查、广泛收集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严肃处理涉黑涉恶村组干部,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基层保障更完善。持续开展“阵地建设提升年”活动,实现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覆盖,为群众提供服务功能完善、服务项目全覆盖的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干部报酬待遇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党组织书记报酬待遇居全省前列。推行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目前,全市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村达到319个。

  抓重点、解难点,一套套强基固本“组合拳”频频打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党组织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更坚强更有力,党的执政基础愈发坚如磐石。

  广聚英才 以产聚才兴城富民

  人才蔚,事业兴。

  走进新时代,济源在新时期党的人才观指引下,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济源发展过程中。

  ——招才引智。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济源市委办公室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智汇济源”计划加快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意见(试行)》等意见方案,以及高层次人才认定、创新创业扶持等10个配套实施办法先后落地见效。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和知识分子制度,对高端人才设立专项仪器设备经费、研究经费,建立实验室,配备工作助手。采取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分红激励、绩效奖励、增值权奖励等方式实施激励。在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提供有温度、留得住的人才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各类高层次和紧缺人才1500余名。

  ——育才固本。在积极主动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我市把培育人才作为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加大创新型、专家型和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创新型科技团队、名师名医名家、优秀企业家、“技能大师”、现代农业人才、高素质社工人才六大培养计划,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站在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8.57万人,百人拥有人才比达到11.7%,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省级优秀专家、正高级专家、博士100余人。

  ——创新筑梦。我市着力打造创新平台,鼓励设立异地研发中心,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设新型孵化平台,引导创建人才实践基地,完善平台集聚人才奖补机制。鼓励项目引才、以才引才,推进产学研结合。我市先后建立中国科学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济源分中心、国家煤矿用防爆电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20余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与中科院、河南省科学院、中国技术交易所、西安交通大学、德国史太白大学等50家科研院校全面合作,相继成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240余家,为济源的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

  打造政策“强磁场”,扩大人才“朋友圈”,提升环境“竞争力”,备好人才福利“大礼包”……一系列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让济源成为人才圆梦深耕的土壤,成为群英荟萃的人才发展新高地,成为创新创业新热土。

  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牢牢把握主责主业、精准对标定位,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提倡向书本学、专家讲学、走出去学、实践中学;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叫响“向我看齐、从我做起、让我担当、对我监督”;持续强化理念创新,按照“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绩效化”的要求,创新推行组织工作项目化管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努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历史新起点,党旗飘飘,灯塔明亮,指引前进航向。我市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紧扣时代主题,服务中心大局,以组织工作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为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记者 马欢)

  (原标题:筑牢信念基石 凝聚发展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述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