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内学许昌外学徐州 对标先进找准差距

2018-11-19 10:11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济源日报评论员

  差距,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也指距离某种标准的差别程度。“差”是不相同、不相合,“距”是指差别的程度、相差的距离。

  这次外出考察学习许昌、徐州两市,他们思想解放的程度令人惊叹,他们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令人震撼,他们推动工作的方法和力度令人折服。

  对标先进,反观自身。我们与许昌、徐州的差距,既表现为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等“看得见”的差距,更表现为思想观念等“看不见”的差距。济源要实现后发赶超,就必须深入分析,找准我们的短板,解决好“差在哪”的问题。

  在发展理念上,表现为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深、站位不够高、格局不够大。“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许昌、徐州之所以能成为引领者,就是因其思想解放,敢想敢干,以先进的理念为引领,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全域旅游等方面不断运用发展新理念。

  此次考察让我们认识到,面对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全新挑战,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以新发展理念为参照系,全面审视,自觉对标,打破思维定式、突破条条框框,着力破除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障碍,着力解决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突出问题。只有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不为陈规陋习所束,不为传统模式所限,才能持续创造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突破发展困局。

  在发展方式上,表现为产业集聚度不够强、城市建设档次不够高、动能转换不及时。在产业转型上,许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快半拍”完成了工业转型升级。徐州通过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一举扭转产业结构偏重局面。从发展动能来看,许昌、徐州都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由过去的投资拉动逐步向创新驱动转换。

  同样因工而兴,同样以工业强市定位,我们在产业转型、动能转换等方面却步履维艰。济源有亚洲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如何拉长产业链条,做好产业精深加工文章?如何在更高层面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都是我们当前面临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工作落实上,表现为作风不实、状态不佳,大刀阔斧、真抓实干的精气神不足,导致一些好项目、好计划进展缓慢甚至不得不中途搁浅。推动发展贵在落实。先进地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等来、靠来、要来的,核心就是一个“干”字。“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拼劲、狠劲、韧劲”——“三不相信”精神和“三股劲”,已经成为“许昌干部”的标签,也是许昌很多工作能在全省走在前列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有的单位和部门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创先争优意识不强;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遇到问题绕着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个别地方还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等等。这样的精神状态与济源当前发展的需要格格不入。

  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是“干”。如今,济源的发展“标兵渐远、追兵渐近”,迫切需要我们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以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劲头,全力以赴投入到各项工作中。

  古人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差距就是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机遇所在。对于从不服输的济源人来说,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学先进、实实在在找差距,以此为基础,练好内功、蓄足底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迎来济源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原标题:对标先进 找准差距——“内学许昌 外学徐州 走好济源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系列评论之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