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王屋潮涌 济源巨变-见证(四)

2018-11-08 15:18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王拥军 49岁 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产城融合带给百姓的不只是经济

  在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光金铅),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王拥军。从1989年走入豫光金铅,到如今成为公司副总。30年间,王拥军靠着辛勤付出,在豫光金铅取得了诸多成就,也见证了豫光金铅从最初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全国百强企业的历程和对济源的影响。

  从普通工人到公司副总

  产业兴带给人的不只是饭碗

  对王拥军来说,产业兴带给人的不只是饭碗,还是塑造。

  1989年,高中毕业后的王拥军,通过“招工”进入了豫光金铅在柿槟村的工厂,被分配至车间从事上料工作。那时豫光金铅前身济源黄金冶炼厂刚刚实施工业出城,实现跨越式发展、向着做大做强目标迈进起步阶段,也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那时候大学生奇缺,厂里高薪到各大高校聘请人才。”王拥军说,由于技术人才比较匮乏,1992年,豫光金铅决定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培养技术型人才。经过考试,王拥军得到了去高校进修的机会。他深知此次机会来之不易,就在学校铆足了劲儿学习。2年的学习让他对冶炼有了全新的认识。

  1994年,毕业后的王拥军回到豫光金铅。他带着满腔热情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之后的25年,王拥军在多个岗位工作过,但从未离开过冶炼。他带领不同时期的团队,完成了鼓风炉产能提升、反射炉设计改造、铅冰铜鼓风炉建设、高铅渣直接还原实验、炉窑耐材优化研究、氧气喷枪等多项技术改造,完成了铅、铜及综合回收等多项技改工程的建设及试产工作。与此同时,王拥军职位也在一步步提升,从一名考核员,到技术员、工段长、厂长再到如今的豫光金铅副总经理,“我如今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豫光金铅的培养密不可分,每一个豫光人都很珍惜公司给予的工作平台,都很感谢公司给员工成长的空间。”王拥军笑着说。

  能够带领一方百姓致富

  就是实打实的好事儿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能够盘活经济、带动大家致富,就是实打实的好事儿。

  从建厂至今,豫光金铅年产值节节攀升。特别是从1984年以后,豫光金铅工业产值增长了近2000倍。豫光金铅逐渐从一个小型地方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拥有30家子公司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较大的铅锌冶炼企业,连续多年跻身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财富中国500强行列。仅2006年至2017年,豫光金铅就上交税收近60亿元,实现利税近100亿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拥军至今还记得自己骑着二八杠自行车去柿槟村厂区上班的场景。“路面上坑坑洼洼,晴天是灰,雨天是泥,货车、三轮车、拖拉机全都从这条路经过,尘土飞扬,脏得不行。”王拥军说,当时厂区周围都是玉米地,大多老百姓靠种地为生。

  随着豫光金铅及周边产业的不断壮大,当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四通八达,周边的一些老百姓也在这些企业中找到了工作。“那个时候,在厂里上班可比种地强多了。”王拥军说,除此之外,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瞅住时机,做起与厂里相关的贸易业务,组建装卸队、买货车跑运输、在厂区周边盖门面房开商店或饭店……原本靠种地为生的村民寻得了新出路,生活条件也越发好了。“路修了,各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厂区周围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各项基础设施也越发到位。”(济源晨报记者 李亚楠 王兴辉 整理)

林清华 51岁 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稳步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林清华是安徽人。自2014年担任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力帆)总经理以来,他立志要在济源做出一番事业。

  每个领头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是干实事儿的人”是下属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他实干,又抓住了产城融合新机遇,4年时间,河南力帆从零件装配到即将实现的整车生产,一步步平稳有序发展。2018年,河南力帆荣获中国新能源与电源行业知名品牌公示知名名牌。

  绿色出行理念已深入人心

  企业发展前景明朗

  随着国家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概念的持续升温,大众出行消费理念在逐渐转变,绿色出行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新能源电动车“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汽车大家族中的“新生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市近年来精心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2014年4月,我市与河南力帆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开工兴建总投资22亿元的新能源电动车项目。8个月之后,首辆力帆新能源电动车下线。目前,河南力帆已陆续推出330E、320E、280E、C30E、C35E、100E六款系列车型,产品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实现产销两旺。

  “新能源电动车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绿色出行新体验,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企业发展前景明朗。”林清华称。

  从零件装配到即将实现整车生产

  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2017年,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我市又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今年9月份,2018中国(济源)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峰会在我市召开,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授予我市“中国(济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称号并揭牌。

  会上,市委书记张战伟表示,近些年来,济源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河南力帆新能源生产基地落户济源并加快发展。济源传统优势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联度很高,储能及配套产业发展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济源将紧紧围绕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把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产业优势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以整带零、以零促整”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集群优势,完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的加快发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实现新能源汽车集群化垂直式加快发展。

  林清华称,起初河南力帆以零件装配为主,这个局面将很快被打破。“企业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四大工艺,即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的建设与设备投入,届时将形成年产5万辆新能源电动车的生产规模。”林清华说,同时,一款自主研发车型正在开发中,将以全新的外型和内饰设计,打造时尚、动感、新颖的外观视觉效果,在空间、动力性、智能化及性价比等方面均有较强优势。该车型计划于明年第二季度上市销售。

  “该项目的全部建成投用,必将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林清华自信道。(济源晨报记者 李楠 整理)

陈立新 68岁 济源日报社退休职工

  从农村进城感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

  今年68 岁的陈立新,老家在下冶镇西岭村。1985 年,他被调到县工艺美术厂工作,当过该厂办公室主任和副厂长,后来到济源日报社工作直到退休。提到产城融合,陈立新颇为感慨地说:“改革开放40 年,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让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并在城里立足,过上了好日子。”

  进城工作开启新生活

  “做饭不烧柴了,用水也很方便”

  陈立新在下冶工作多年,后来被调到县工艺美术厂。“那时候能到县工艺美术厂工作是很光荣的,不少高干子弟的亲属都特别想来我们厂。”陈立新回忆,那时候一个月能领45 元工资。在那个年代,这笔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已经不少了。

  当时,县工艺美术厂给陈立新提供了一间职工宿舍。这让他一家人在城里的生活有了立足之地。“工艺美术厂门口有个西关村村办小学,我的3 个孩子可以就近去上学,再也不用每天跑很远的山路上学了。”陈立新说,来城里住以后也不需要烧柴火了,有一家煤球厂距离他们厂不远,现成的煤球做饭也快,冬天烧小煤炉还能取暖。另外,厂里建有自来水塔,洗衣、做饭也不需要挑水了。“感觉这才真正成了城里人。”

  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市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行,工艺美术厂也进行了股份制改制,允许工人多劳多得。陈立新他们当时承包了焦作市工艺美术厂,壮大了自己的业务,收入也有很大的提升。不过,那时候整个城区人口较少,医疗、教育等各方面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企业改制激发活力

  “条件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上世纪90 年代,我市的工业发展速度很快。当时,济钢、济源煤业、济源玻璃厂、水泥厂、太行煤矿、五星集团已经是支柱产业。1994 年,陈立新到济源日报社工作,见证了全市的企业改制工作。1998 年,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我市制定了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实施方案,在乡镇企业全面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陈立新深入企业采写改制经验,在《济源日报》头版刊发《工业巨龙舞起来——我市工业经济5 年发展综述》《劲风漫卷催潮生——济源钢铁公司学习邯郸经验的调查报告》等,为企业改制加油鼓劲。

  在企业改制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业、医疗服务业等飞速发展。从没有自来水供应到建立水塔供水,现在我市已经建立了第三水厂,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发展迅猛。陈立新曾经工作过的工艺美术厂也顺利完成改制,车间工人纷纷开始经商。宣化街有十多家砚台店都是从工艺美术厂出来的职工开的。陈立新一家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 年,济源日报社盖家属楼,他如愿住上了楼房,家里有自来水、通了暖气。陈立新的爱人也从不识字到学会使用手机、微信支付等,每天还到游园跳广场舞,去老年大学学习。

  “改革开放40 年,城市的变化太大了。”陈立新说,以前他们家往山区去特别不方便,现在各乡镇都通了高速公路,回老家方便多了。“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呢,以前从市区回山区老家很麻烦的。那时候,还没有通柏油路,一到雨天就不得不坐车到洛阳,再转到新安坐汽车到黄河边,坐船到对岸才能到老家,足足需要花费一天半的时间。”现在,退休后的陈立新经常在闲暇时间种草养花、读读报纸,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济源晨报记者丁玲玲整理)

孔黎明 42岁 济源资深美食家绰号“姜太公”

  说起济源美食,孔黎明可谓是如数家珍,市区大大小小的饭店不说,连各个镇里的小馆子,他也非常了解。各乡镇哪家饭店的黄焖肉好吃,市区哪家饭店的烩面味道香,他都一清二楚。这些年来,他的日常生活与美食紧密相关,工作之余经常去探店、写美食。这些年来,他心中已经形成了一张专属美食地图,这张地图越绘越大。

  企业发展带动餐饮企业发展

  美食打破了“镇”与“市”的边际

  孔黎明初绘美食地图时,仅有数十家饭店,大多数店址都在市区,一环外的饭店几乎没有。“餐饮行业离不开人流量,哪里人多就去哪儿开店。前些年,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市区,一些好饭店也就扎堆在市区了。”孔黎明介绍,他经过走访发现,各个乡镇有不少特色美食,由于分布太散,形不成规模,更谈不上品牌。市区成规模的饭店扩展不到乡镇,乡镇的特色不进城。用孔黎明的话来说,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不过,这个情况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说到这里,孔黎明举了个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例子:“拿花好月圆婚礼酒店来说,这家成立于2015 年的酒店,现如今不只服务附近的村民,不少市区居民办婚宴也会选择这里。”从乡镇村民去市区办婚宴到市区居民来偏远郊区办婚宴,花好月圆婚礼酒店的发展也反映了近年来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周边城镇的融合程度在逐渐加深。

  现如今,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边已经有了综合服务中心、生活广场等配套项目。“这几年,不少在市区有一定知名度的餐饮店也在这里开了分店。”孔黎明介绍。济源晨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产城融合主战场上的各产业集聚(开发)区与周边城镇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深。

  一个大企业带活一个产业,盘活数个村庄经济的现象在我市还真不少。“济钢厂区周边餐饮企业就不少,小到鸡蛋不翻儿、肉夹馍等早餐,大到豫菜、川菜等各种硬菜都很齐全,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连带着所属区域南潘、北潘等居委会也有了很大发展。”孔黎明说,在豫光金铅、济源煤业等大企业周边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美食街,不仅给企业员工带来了便利,也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就业、创业的机会。

  餐饮行业蓬勃发展

  美食地图越画越大

  “近年来,咱们市的餐饮企业发展得很快,一些特色美食逐渐在全省甚至全国有了一些名气。”孔黎明介绍,近年来,济源土馍被中国饭店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山地美食”;光光酱炒鸡、酱烧鱼、老式春卷、红烧黄河大鲤鱼等16 道菜被评为“中国名菜”;济源一口香小笼包、薄皮素包、王屋山大花卷等6 道餐点被评为“中国名点”;肉夹馍、手工豆皮、牛肉丸、特色扣碗、黄菜煮馍、咸米饭等9种特色小吃被评为“中国名小吃”……这些特色美食的蓬勃发展与我市产城融合的逐渐深化分不开。据不完全统计,现如今我市餐饮企业总数已有3000 多家,分布在各个地方。

  “现如今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找到让你称心如意的美食。作为济源美食爱好者,我希望各餐饮企业可以取长补短,更好地把济源餐饮文化传承下去,搭着产城融合的顺风车与济源共同发展。”孔黎明表示。(济源晨报记者王峰整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