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苹果园里喜丰收 果农唱起致富经 承载山村产业梦

2018-10-23 16:55:17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苹果熟了

  济源网讯(济源晨报记者 李亚楠 王志斌)10月22日一大早,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邵原镇崔家庄村村民高战如就起床了。按照习惯,他先到自己合作社的苹果园里看了看,发现苹果早已成熟。一个个苹果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娇艳欲滴。

  眼瞅着就要霜降了,霜降一到,苹果就能摘了,那时候的苹果口感很好,销路自然不愁。今年天不好,苹果的产量有所下降,不过好在价格倒还不错,最便宜的一斤就能卖上3元钱,比往年高出不少。

  看着满园的苹果,高战如的心情如照在脸上的阳光,舒畅又快活。2016年,他的苹果园扩建到了200亩。如今,虽然只有十多亩苹果获丰收,其余苹果树上尚未结果,但高战如仿佛已看到了希望。一会儿,他还要和合作社的苹果种植户们与市农科院的工作人员一起到洛阳学习苹果种植技术,希望学成后将种植技术运用到种植中,让苹果长得更大、更甜。想到这里,高战如的心里越发高兴。

  鲜红的小苹果,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高战如种植苹果已有10来年了。种苹果之前,他的地里种植的是庄稼之类的农作物,辛苦不说,收入也不多。10多年前,他试着开始种苹果,不想就此与苹果结了缘。

  崔家庄村地理位置好,长出来的苹果不仅含糖量高,口感也特别好。凭借不错的口碑,苹果的销路也不愁。按照当时苹果亩产至少5000斤,一斤能卖1到2元钱来算,一年下来,收入要比种植庄稼多得多。但随着市面上不断增多的苹果种类,崔家庄的苹果销售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帮助农户打开销路,这些年,我市把富硒产业作为提升农业品质的着力点,积极开展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让农民逐步掌握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技术,实现了济源富硒农业从无到有的突破。 崔家庄村是第一批尝试将富硒技术引入苹果种植中的村子。增添了富硒元素的苹果个儿大味儿甜,酥脆可口,一上市就被销售一空。尝到甜头的果农们纷纷将富硒技术引入自家果园。高战如就是其中一个。

  2016年,眼看苹果产业越来越好的高战如与家人商量,将自家果园扩建到了200余亩,并与村里的其他几个果农一起合力组建了崔家庄林果专业合作社,力争将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受天气影响苹果产量不高,但是价格却不错,一斤最低能卖3块钱。”说起苹果的销量,高战如高兴不已。他们合作社的苹果虽然大多数还在树上,但已经接到很多订单。“年前,轻轻松松就能卖完。”高战如说。

  科技+创新,将小苹果送上大舞台

  高战如只是我市众多苹果种植户的缩影。由于我市地处太行山南麓,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非常有利于发展苹果种植产业。市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室工作人员李铭告诉济源晨报记者,我市目前共有1000多亩苹果园,多分布在王屋镇、邵原镇等地。

  这些年,我市坚持把种植苹果作为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致富,通过不断创新的技术指导和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我市的苹果产业不仅逐渐形成了多个以种植苹果为代表的种植基地,而且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

  2016年,济源富硒农业产业被写入《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6)》,开始逐步引领河南全省富硒产业发展。2017年,邵原镇以史家腰、崔家庄为核心的富硒鲜果基地全面建成,为全力打造万亩富硒产业基地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农户们的苹果不仅不愁销路,还时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李铭告诉济源晨报记者,这些年,我市大多数种植户的苹果多是内销,卖给了当地市民。考虑到苹果市场广阔,市农科院的工作人员正采取多方努力,扩大苹果产量,提高苹果质量,以此打开外部市场,将济源苹果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