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在我市引起强烈反响

2018-10-12 08:22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济源网讯 (济源日报记者 马欢)“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0月10日晚,《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后,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认真收听收看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立德修身,做好立德“必修课”。

《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阐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为什么立德?立什么德?该怎样立德?”看完《国无德不兴》后,这一系列问题在下冶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董伟心里越来越明晰。在他看来,立德不仅是一种可贵品质,也是一种政治能力。奋进在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把“立政德”放在首位,以更高的标准约束自己。具体来说,就是要崇德、明德、修德,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从“有字书”中学习理论知识,从“无字书”中汲取经验教训,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将基层工作“定好位、起好步、走好路”,为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而不懈努力。

观看《国无德不兴》,专家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解读引起了苗洪森的共鸣。“‘明明德’是指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民众。”苗洪森说,身为教师,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身为文化志愿者,要服务社会、传播文明。只要自己还有力气,就不会停止脚步,入机关、到学校、进社区、下乡村,让道德经典融入教育的血液中,让更多人加入到诵读队伍,传承文明,引导大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止于至善”,为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学生侯孔阳曾看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的精彩论述,再加上此次观看《国无德不兴》,对立德的认识更加透彻。“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侯孔阳说,不管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立德都是居于首位的,对人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今后,他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勤学、明辨、笃实,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梦想、有使命的“四有”新人。

(原标题: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在我市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重视立德修身 争做“四有”新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