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决战四季度

2018-10-09 09:47文章来源:济源网-济源日报责任编辑:何岛

“雨季已过,秋高气爽,正是项目建设大好时机!”9月27日,市政府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孔军国告诉记者,当前已经迎来项目施工的黄金时节,市发改委、市政府大项目办公室督促各重点项目单位,抓住晴好天气,千方百计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经济发展高质量离不开项目支撑。今年,我市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47个,计划年度投资245亿元。但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项目投资进度仍低于时间进度。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形成施工高潮。

形势就是命令,压力就是动力。日前,在市发改委、市政府大项目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协调督导下,重点项目单位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施工进度,全面吹响决战四季度的号角。

抓时机 赶进度 掀高潮

9月26日,位于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地呈现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焚烧炉安装现场,焊花四溅、机声隆隆,工人加班加点、日夜奋战。

“秋收对进度略有影响,现在工人已经全部到位。”项目单位济源霖林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勇介绍,目前,项目正在加快安装设备,预计10月底实施网架封闭,年底前主要工程全部完工,明年3月开炉试运行。

与此同时,位于思礼镇的中原国际白银城项目也在快速推进。记者在已建成主体、正在实施内部装修的一号楼内看到,已经有企业开始进驻,部分生产设备已经开始安装。三号楼主体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封顶施工。项目经理王涛告诉记者:“当前企业招商正在和厂房建设同期进行,义乌的几个白银加工企业马上就要来考察。”

在多个项目工地,记者都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项目单位普遍表示,现在都在追赶工期,争取把9月中下旬因雨天、秋收耽误的工期赶回来,以保证整体施工进度。记者看到,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施工单位也高度重视环保措施,不因加快施工而影响环境质量。

“虽然项目建设整体提速,但进展还不平衡。”孔军国坦言,从全市项目推进速度看,省重点项目投资额度、进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市重点项目。在147个重点项目中,还有不少项目未实质性开工。农业、交通、服务业、城建等方面项目与工业项目相比进展相对较慢,需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健机制 优环境 促进展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需要可靠机制来保证。

今年以来,我市建立完善省、市重点项目两本台账,强化领导分包机制,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和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相关部门一把手责任,通过项目建设周例会制度,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室内会议、督导调研、现场办公、参观交流、督查稽查等多种形式共同加快项目进度,集中会商解决项目问题150余个,进一步提升项目服务水平,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利集团年拆解30万吨铅酸蓄电池项目,曾因环保手续“卡脖子”,去年完成招标后,项目建设一度中断。今年2月举行的第一次项目周例会,对该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交办,明确了相关部门责任。解决手续问题后,该项目施工全面展开,目前拆解线厂房主体、控酸厂房框架施工已经完成,电瓶拆解设备已经开始安装。项目经理王社明表示,现在多个工位开始交叉作业,确保“今年年底投产运营”。

豫光集团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的重要项目。由于施工许可证问题,该项目建设一拖再拖。问题在项目周例会上交办后,有关部门积极处理解决,使项目施工在今年5月得以全面展开。目前,项目地基已经基本完工,还原炉、氧化炉、烟化炉已经开始安装,预计年底将完成钢结构厂房建设。

“良好环境促进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孔军国说,目前,各有关部门服务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项目落地、实施、推进效率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已进入“快速通道”。

重谋划 强储备 增后劲

一边是项目建设加快进度,一边是项目储备积极进行。

8月23日,市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9年重点项目谋划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2019年项目谋划遴选工作。9月10日至15日,市发改委按照产业集聚(开发)区、平原镇、街道、山区镇、市直部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区域召开片区项目谋划座谈会,全面系统分析我市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等,指导督促各单位谋划确定重大项目,对2019年计划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情况进行摸底汇总。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谋划2019年重大项目184个,总投资109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9亿元;谋划2019年政府投资项目253个,总投资3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亿元。

“虽然各单位谋划项目的意识增强、积极性很高,但项目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孔军国提醒,在谋划项目过程中要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紧紧围绕全国、全省和全市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多谋划全局性、引领性、战略性、标志性、支撑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我市产业发展后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郑海波 通讯员 王怀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