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产业兴旺: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2018-10-08 11:38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现在我们来到了河南济源,秋风给这些辣椒穿上了红色的衣裳,就像喜庆日子里燃放的一串串鞭炮。这就是这里的特产——王屋高山辣椒。”最近几天,我市的高山辣椒登上央视的消息不胫而走。跟随央视的镜头,不少市民对王屋高山辣椒有了新的认识。除了王屋高山辣椒,我市的韩彦红果、寺郎腰大葱、柏木洼西红柿都让市民印象深刻,这些都是形成规模的特色乡村产业。国庆期间,济源晨报记者走访了我市因产业而得名的“明星”乡村,深入探访我市乡村产业发展。

红果带动乡村游 小红果形成大产业

10月的韩彦是红果的世界。山上山下、房前屋后,一颗颗鲜艳欲滴、酸甜可口的红果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棵棵红果树“染红”了山头。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昼夜温差大,韩彦村的红果自然也是个头大、口感好,深受市民青睐。

今年68岁的李大爷,种了20年红果。10月1日一大早,李大爷就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200多斤红果来到红果文化采摘节现场。中午12点,红果已经销售了大半。“家里种了20多亩红果,今年收成还挺好。个儿大、色泽好、果肉饱满,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红果文化节不仅乐了客商、游人,还鼓了咱的钱袋子。”李大爷笑呵呵地看着车里的红果说。除了红果,韩彦的石榴色泽红润、颗粒饱满,南瓜个儿大、味儿甜,吸引着客商和游人。年过半百的红果种植大户张胜利种了近16亩红果,平均年收入8万元左右。看到自己种的红果靠品牌打入湖北、湖南、海南、黑龙江、上海等地,部分还远销韩国,他和村里人的信心就更足、干劲更大了。

韩彦村是中原第一红果种植基地,栽种红果已有40余年,现种植面积3000余亩,有“大棉球”“歪把红”“大敞口”“大五棱”“大金星”等5大品种,年总产量达500万公斤。为了促进红果产业发展,近几年,韩彦村每年10月份都会举办红果采摘节,今年已经是第4年。 随着红果节的连年举办,“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红果如今名声在外,已成为韩彦村一张闪亮的金字招牌,种植户不用出村甚至不用自己采摘,就能卖上好价钱,种植户说,以前摘完红果最头疼的就是销路,现在有了红果节,不用出门就能把红果销售一空,既省心又放心。

目前韩彦村利用红果这一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倾力打造“采购游”一条龙的农家乐旅游产业。小小的红果不仅成为种植户的摇钱树,还带动了村里产业经济的发展。韩彦村党支部书记常广周介绍:“我们村共有278户,家家都种有红果。目前,全村红果种植面积3000多亩,每亩收入4000元左右。每年仅红果收入就高达1000万元。3年来,全村有近30户村民靠红果致了富,买了轿车,盖起了小洋楼,七八户贫困户靠种植红果彻底脱贫。”当天,除了红果,韩彦村的石榴和南瓜也齐上阵,大饱客商、游客的眼福和口福。2017年,国家农业网站公布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公示名单,韩彦村榜上有名。

山里西红柿走向外地餐桌

蔬菜制种成风景

10月5日这一天,天刚亮,秦艳花就推醒了一旁熟睡的丈夫王明雷:“走了。”两人简单收拾一番,骑上三轮车就往地里去。秦艳花左手拿着桶,右手熟练地从碧绿的藤蔓上采摘一个又一个成熟的西红柿。不一会儿,桶里就装满了西红柿。王明雷负责力气活儿,只见他将经过筛选后的西红柿轻轻放入筐里,然后再将已经摆放整齐的西红柿筐放在一米多高的车斗里。忙完一切后,他点根烟自豪地说:“这些西红柿明天可能在许多城市的商店、超市上架,也有可能出现在外地人的餐桌上。”

目前,王屋镇柏木洼村的西红柿正值盛果期,百余户农民也迎来了收益高峰期。“今年价格不错,3亩多地下来,约摸着能挣四五万元。”说着,王明雷算了一笔账,他们家的西红柿两天摘一次,一次能摘千把斤,从8月25日到现在共销售了22次。由于销量好,每斤的价格从最初的9毛一直涨到了现在的1.4元,目前共收入3万6千元。“国庆节期间,俺俩都没闲着,忙是忙了点儿,但我们的辛勤付出总算是有了回报。”王明雷乐呵呵地说。说着,他开起了三轮车带着刚刚采摘的西红柿向村委会方向走去。

柏木洼村翟国祥介绍,露地越夏西红柿多在夏末秋初上市,填补了蔬菜市场西红柿短缺的空白,加之品种好、质量高,使种植户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利润,为山区农民脱贫开辟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此外,2017年柏木洼村还新建了80个标准化避雨栽培钢架大棚,可以延长西红柿上市期,卖个好价钱。

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2015年村里还成立了瑞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栽种,并且全程都有技术员指导,初步形成“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格局。在此之前,他们种植的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一年下来除去成本根本挣不了多少钱。除了西红柿,柏木洼村的蔬菜制种产业也做得风生水起,成为金秋十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田地里,刚刚收完了西红柿的王明雷夫妻俩,又来到了蔬菜制种的一小块地里,锄地、浇水……俩人脸上的汗珠也不停地往下落。他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总能挣到钱。

据了解,目前我市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蔬菜制种+高山蔬菜”产业涉及180余个行政村,带动8000余农户,亩均年收入达8500元以上。蔬菜制种产业带动210个贫困户,高山蔬菜产业带动343个贫困户,成为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此外,全市蔬菜制种发展至3.4万亩,涉及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等蔬菜品种400多个,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个村子没有稳固的产业,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振兴就无从谈起。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问题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和成败。在我市,一个好产业带动一个村子发展,甚至带动一方百姓稳定增收的例子不在少数。(记者 董慧敏 季加宝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