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济源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绘就农民幸福生活

2018-10-08 11:35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王屋镇五里桥村的农家乐房屋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村路,一盏盏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一个个设施完备的村民文体广场……国庆期间,济源晨报记者来到王屋镇五里桥村、思礼镇牛湾新村和涧南庄村,一幅幅现代文明的宜居乡村优美画卷尽展眼前。

近年,随着我市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各项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远看漂亮、进来干净。生活舒坦、宜居宜农的美丽乡村,让济源农民过上了幸福宜居的好日子。

美丽乡村建设 催热“乡村游”

“今年十一小长假来王屋山旅游的真不少,很多游客特地从外地前来游玩。我们家的房间提前半个月就订光了,这几天都是客满。一句话,环境好生意就好。”王屋镇五里桥村农家乐老板张国战说。

在五里桥村,济源晨报记者的目光越过篮球场、健身场以及休闲凉亭,进入视野的是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小楼房,青砖、灰瓦、白墙,典型仿古式门楼,门楼右上角挂着“酒家”“酒肆”等字样的杏黄色酒旗,门前的石子路、绿竹等,让一排排农家院别具韵味。依山的房屋、洁净的溪水、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心情愉悦。

“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里的老人苗向花介绍,以前的五里桥村,晴天满地灰,雨天满地泥。全村500多口人都散落在山野林间,有的住户到村诊所看病都要走个三四十里路,村民只能靠天吃饭,每年人均收入甚至不足1000元。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下雨还会漏水,村里小伙子娶媳妇也难,谁都不愿意把姑娘嫁这儿。现在好了,我们都住上了小洋楼。邻村人都说姑娘能嫁到我们村,那就是来享福了!”张国战说罢,憨厚地笑了起来。

2014年,五里桥村列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试点,实施了污水河道治理、道路工程建设、健身广场等工程。如今,五里桥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座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污水处理问题;昔日门前的臭水沟改造后将变成景观河;文化大舞台、健身广场、大型停车场、步道游园、垃圾中转站及连体公厕等应有尽有;五里桥村街巷道路平坦整洁,健身广场上亭台花草交相辉映,景观河、步游道、拦河坝,都成为五里桥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如今像张国战这样的农家乐饭店,在整个王屋山脚下有100多家,来王屋山的游客,可以在两层农家小院内住宿、吃饭,也可以出门爬山、采摘、钓鱼,感受当地秀丽的自然风光。

生活垃圾无害化 乡村面貌净起来

牛清章是一名垃圾收集人员。每天早上,他都会驾驶垃圾分类收集车在思礼镇牛湾新村收集垃圾,然后把收集的垃圾运往处理中心。他熟练地将绿色和蓝色两个垃圾桶从垃圾运输车上拖下后,通过自动升降设施倒进处理设备里。随着机器轰隆声传出,这些垃圾分别进入有机和无机垃圾处理设备进行深加工——有机垃圾制成农用有机肥,无机垃圾加工成陶瓷灰。

这个处理中心的全名叫“思礼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于今年6月份建成运转。牛湾新村从过去的垃圾混在一起清运,到如今进行分类,就地将有机易腐垃圾变成有机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牛湾新村是济源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如今,你到牛湾新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摆了两个垃圾桶,一个绿色一个蓝色,桶上标着“无机不可腐烂”“有机可腐烂”等字样。除了每家每户放置的分类垃圾桶外,村口还放置了红色的有害垃圾、黑色的其他垃圾等分类垃圾桶。据了解,这些垃圾桶都是村里免费向村民提供,绿色桶装可腐烂垃圾,蓝色桶装不可腐烂垃圾。每天早上和下午,都会有专门人员来清运垃圾,然后送到垃圾处理中心。

“垃圾分类都有入户培训,工作人员还告诉大家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平常的剩饭剩菜、果皮之类的要丢到绿色垃圾桶里,塑料之类的垃圾要丢到蓝色垃圾桶里。”村民陈化东说,大伙儿都经过了培训,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非常清楚。“现在村里人不乱丢垃圾了,村里村外很干净。”

“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试运行以来,通过三级监管和考核,生活垃圾源头分拣合格率已超过95%。”该中心项目经理连超举介绍,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正式运营后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5吨,生活垃圾处理率可达90%。

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我市从今年开始试点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体系。今年,我市将思礼镇和承留镇定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镇。这个模式形成机制后,将向全市推广。到2020年底前,我市有望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变废为宝的循环发展理念,正在成为济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新名片。

村里污水治理后,居住环境大变样

“你看,房前屋后多干净。”国庆期间,66岁的思礼镇涧南庄村村民侯小风逢人就夸,“农村污水治理前,院子周围污水横流,夏天蚊子、苍蝇特别多,别提有多烦人了。”

“我们村的污水管网是今年5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现在与各户的连接管道正在接通。”思礼镇涧南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信普说,今年涧南庄村被列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改造首批建设村。“以前村里没有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和雨水一起排进水沟中,一到夏天臭气熏天。”王信普说,污水管道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也为改厕提供了便利条件。

王信普告诉济源晨报记者,全村一共325户,现在有110多户都改装了排水排污管道,还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观察井。原本村里只有一道排水沟,生活用水、雨水和粪便全都在房前的一条沟里直接排走,现在是将雨水、生活污水与厕所污水的管道分开,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很多村民觉得这钱‘花得值’。”侯小风对此深有感触。过去他家使用的是旱厕,想改成水冲厕所,也因排放问题而放弃。今年村里实施改造后,侯小风在村干部的支持下,仅投入1000余元材料费,就将家里的旱厕改成了水冲厕所。水冲厕所建成后,候小风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期盼着他们回来看看家里的变化。

涧南庄村的变化,是我市农村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我市农村污水治理一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包含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涉及11个镇6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场站建设,主要目的是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的回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市25个村已经开工,其中6个村的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已经建成铺设管网110余公里,占年度计划任务的45%,完成投资3800余万元。预计3年内将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450.03公里,处理场站99座其中污水处理一级A排放标准涉及22个行政村,设计日处理量0.194万吨;一级B排放标准涉及38个行政村,设计日处理量0.35万吨;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2017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城乡居民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我市2005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2015年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市。2018年9月10日,省社会科学院发布《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对18个省辖市的乡村振兴基础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评价,在“生态宜居”评价中,我市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连续10年实施全域造林绿化、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后被纳入全国1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全国首批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示范县(市、区),打造了思礼镇涧南庄村、承留镇花石村、王屋镇五里桥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形成“点上出彩、线上出品、面上出景”的美丽宜居乡村新格局,让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记者 王兴辉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