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济源要闻 > 正文

乡风文明:精神文化越充实 农民幸福感越高

2018-10-08 11:29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为亲身感受我市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情况,国庆佳节期间,济源晨报记者先后走访了五龙口镇河头村、轵城镇新峡村进行体验。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村子也是有原因的。为使村民更好地度过这个小长假,五龙口镇举行了2018年第一届连杰体育篮球邀请赛,地点就设在河头村。众所周知,济源是全国篮球城市。作为“篮球强镇”的五龙口镇篮球氛围浓厚,河头村人尤其热爱篮球。节日前夕,轵城镇新峡村举办了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讲堂,评选出一批“好媳妇”“最美家庭”代表,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河头村

河头人的血液里 流淌的都是“篮球基因”

五龙口镇2018年第一届连杰体育篮球邀请赛于国庆节当天正式开赛。5天时间里,共有6支队伍上演了15场精彩比赛。小小的篮球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比赛吸引了河头村、周边村子乃至市区大批球迷前来观看。这个村子也因为篮球营造出了独有的国庆氛围。

10月1日晚6点半,本届邀请赛正式开赛。不少村民提前大半个小时来到球场,稍微来晚点的,有的自带小马扎;有的被堵在外围,站在三轮车上;有人甚至直接爬上了老乡家的屋顶。比赛开始后,加油声、叫好声此起彼伏,队员们更是卖力,把每一场球当成决赛来打,奋力拼到最后。

河头村位于207国道东临,距离市区20多公里,全村有850余户3500余人。在五龙口镇,它算是个大村了。

河头村篮球氛围之所以浓厚,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关于河头村的篮球发展史,前任村委会主任,今年68岁的李祥瑞最有发言权。李祥瑞回忆,在他上初中时,村里就有了篮球场,篮球架是村里的木匠用木头做的。“球场尺寸、篮筐标准虽然不规范,但这个自制篮球场当年在全镇可是首家。”李祥瑞说,自从有了篮球场,村里的小孩高兴坏了。一放学,就有一二十个小孩在球场上追着“皮毛蛋”拍,他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球场还吸引周边村子的年轻人来打球,河头村人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喜欢上了篮球。

每逢节假日,村里都会举行篮球赛。于是,在河头村村民的带动下,周边多个村也组建了篮球队。一有球赛,各村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还为优胜队提供奖品。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甚至还有沁阳市、武陟县等周边地区的球队慕名前来参赛。

那些年,村里出了不少篮球好手,有十多人被城里的铁路站、工厂看中,挑选进去上班。“那些单位在当时可吃香了,不少村民都羡慕不已。”2001年,村里将球场原本的黄土地面改成了水泥地面,安装了钢化玻璃篮板,还在球场周围架起了灯光。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的河头村,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刚会走路的娃娃,拿起篮球都能有模有样地拍几下。篮球已然成为河头村参与人数最多、参与人群最广的群众体育活动。

河头村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推广离不开镇政府的支持。近几年,五龙口镇篮球队在我市举行的夏季篮球夜市中已经连续四年拿到冠军。该镇副镇长段伟静表示,下一步,计划在镇里建设室内体育馆,加大对篮球运动的扶持力度,真正让“济源篮球更出彩 五龙口篮球出重彩”。

新峡村

道德讲堂要一直搞下去

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

10月5日,初次走进轵城镇新峡村,济源晨报记者就被村口道路两旁的村史文化墙吸引。村史共分5个部分,以诗配画形式展示新峡村的历史沿革、民生民俗、英雄人物、新村新貌、寄语后人。

继续往村里走,干净的步道、葱绿的行道树,让人耳目一新。在新峡村文化活动中心,有不少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来玩耍,不时传来顽童的嬉笑声;还有村民围在一块儿,悠闲地打扑克、下象棋……现场呈现出其乐融融的画面。

新峡村村委会主任武战夫,今年48岁,中等个头儿,皮肤黝黑,做事儿麻利。刚一见面,他便拉着济源晨报记者介绍起村里的情况。原来,在2000年,因小浪底水库建设需要,原下冶镇峡北头村移民至此,并更名新峡村,全村现有200余户800余人。

以前的峡北头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革命老区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移民后,担心年轻人“忘本”,村里决定大力宣传村史,有助于村民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除了村史文化墙,我们还建了村史馆、孝道文化苑、廉政文化苑、党建文化苑、平安建设文化苑等,既美化了环境,也提升了村庄文化内涵。”武战夫边走边介绍,新峡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在2016年,新峡村举办了第一届“孝老爱亲”道德讲堂,在村里评选出7个“好媳妇”、9个“好婆婆”和2个“最美家庭”。“自第一届‘孝老爱亲’道德讲堂成功举办后,明显感觉到邻里关系更融洽,家庭氛围更和睦,婆媳关系更和谐。”武战夫称,今年国庆节前,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举办了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讲堂,评选出了新一批“好媳妇”“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好男人”“五美庭院”代表,旨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身边人,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随后,济源晨报记者走进了“最美家庭”——63岁的马春香的家中。老两口共养育了三个儿子,搬迁后,补偿费加上两人的积蓄只够盖一栋小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们在村里为三个儿子分别置办了房产。如今,三个儿子皆已成家,工作顺利、生活顺心且相互帮扶,这让老两口很是欣慰。

新峡村里像马春香家庭同样和睦的还有很多。“以后一定会继续开展‘道德讲堂’,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让孝道文化成为新峡村乃至全镇的精神名片。”武战夫表示,相信今后新峡村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风文明”是指农村精神文明进步和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包括使农民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树立进步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形成符合时代特色的家庭伦理关系、乡村邻里关系、党群干群关系。

近年,我市各地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记者 李楠 文/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