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济源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一个人富起来不是本事 带领全村致富才是能耐

2018-10-08 11:14:34文章来源:济源晨报责任编辑:何岛

李向阳(左)拿着丰收的果实

今年国庆7天的小长假,市民李向阳没有带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去年、前年甚至再往前的几年,国庆假期他都呆在坡头镇马场村的天女河休闲旅游基地(以下简称天女河)。

见到李向阳时,他正在基地的一个新盖好的民宿前查看修建情况。几名游客想要拍照,他主动上前乐呵呵地帮人拍了合影。天女河水声潺潺,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河道里每隔几处就有一处石墩连成的小桥。河岸干净整洁,一边是层层分布的田垄,另一边则是几座新盖的中式风格的建筑,建筑物上方是一条宽阔的道路。天气晴好,天空湛蓝,道路两旁的格桑花随风飘扬。

原本只是修条路,谁知“修”成了新农民

“说了你可能不信,我本来只是打算把这条路修了。”在河边一个凉亭附近,李向阳指着对岸的路说。几年前,马场村沿河的一条道路路基垮塌,村民出行受阻。当时的李向阳正在经营市区的一家连锁美容院,时常下乡做一些爱心事业。2014年春节刚过,马场村村主任便找到了李向阳,希望他可以出资帮助村民修路。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向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就在修路的过程中,李向阳渐渐了解到马场村及周边村子的一些历史,以及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此外,马场村风景秀丽,有山有水,李向阳便萌生了在此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2014年底,李向阳在马场村及周边的几个村子承包了1000余亩的土地,用来种植桃树、软籽石榴树等,吸引游客前来采摘。

1000多亩良田已得,如何种植管理果园、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李向阳这个长年从商的人来说着实是个难题。好在2014年,我市组织了一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刚好是李向阳当时最需要的。作为我市第一批学员,李向阳参与了此次培训,并顺利获得了相关证书,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几年前的李向阳是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会返璞归真当起农民。不过,这个农民,李向阳却干得意气风发。他不仅种植了果树,修建了鱼塘,还重新修整了天女河河道,并在沿岸建立了小吃街。以前的天女河沿岸杂草丛生,乱石堆积,如今的河道河水清澈,鱼儿畅游。

与天女河相距50多公里的五龙口镇北官庄村的合丰家庭农场,也有一个与李向阳一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郑志远。

郑志远是郑州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一名高材生,原来在上海经营一家国际贸易公司,2014年开始接手父亲的1100亩农田。虽说刚开始对农业并不了解,但是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走了几趟后,郑志远便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为老一辈人,郑志远的父亲采取的是传统种植和管理模式:农田里的多项工作都用的是人工作业。而人工作业则存在着效率低、价位高的缺点,除此之外,农场里人员分工比较混乱。经过深思熟虑后,郑志远决定转变旧思路,先成立了济源市合丰家庭农场,再对人员进行分工,在农场实行岗位责任制。

除了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农业技术上,郑志远也敢于创新,勇搞试验田。凭借高知识、高智慧,郑志远带领农场一路向前,由最初的年年赔本走向了如今的小有收益。

能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是新型职业农民真正的意义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身份农民”与“职业农民”的差别还在于前者最多只能勉强养家糊口,有的连这都做不到;后者不仅可以奔小康,还能带动周边人一起致富。

凭借优美的风景及漂流、水上乐园、垂钓区等,天女河引来成千上万名游客前来游玩。游客来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多了。以前的马场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交通闭塞,村民收入低,贫困户也多。李向阳来了之后,不仅修通了村里的路,还给不少村民找了活干。

沿河道边的水泥路往李向阳种植的富硒南瓜地走,我们遇到了正骑着电动车赶来的蒋中宽。蒋中宽年近七十,是天女河附近村子的村民,平常负责景区内一些琐碎的事情。“这是我们的老骨干,从天女河工程开始施工他就来了。”李向阳说。

天女河基地内,90%的员工都是马场村及周边居民。果树的管理采摘、河道的日常维护,用的都是马场村及周边村子的村民;度假区内修建了小吃街,小吃街房租对村民免费出租,租户只需每年给公司分20%到30%的利润即可。

今年春节,天女河7天接待游客达17万人次。游客量的不断增加,带动了马场村村民们的经济,村内一户村民在基地内开了一家超市,春节期间最高一天赚了上千元。 在李向阳看来,能够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才算得上是新型职业农民。为此,除了给村民找活干,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每年年底,李向阳还会给村民提供650斤小麦,作为土地流转的租金。凭借着带动大家致富的热忱2017年,李向阳被评为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今年9月,他在基地所开启的天女河颐养小镇项目荣获河南省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而在郑志远农场里,用的也全都是附近的村民,村中的一位家境贫寒的村民被他用来日常巡视地头,给果树浇水,活不重,但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 “不光要自己富,还要帮助乡亲们一起富。”郑志远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人才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自2014年以来,我市连续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近些年来,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90人,其中为389人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证书。我市通过项目扶持、考察培训、示范创建、动态监测等措施,培育规范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我市继续利用上级项目资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470人,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不断崛起的新型农民队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慧支撑。(张利平 记者 李亚楠 文/图)

回顶部